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实证考察了高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采用1997—2015年中国各省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Hicks Moorsteen TFP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并将其完全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组合效率4个部分,分析了生产率及其动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增长动力由技术进步逐渐转为技术及技术效率变化共同推动,组合效率出现了下滑;区域间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对全面认识高技术产业增长动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跨国条件下的四种溢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不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际技术转移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内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各省技术市场技术输出、流入量为分析指标,分别利用重心模型和统计地图方法,从动态和静态两种视角探讨1992-2014年中国技术转移源地、汇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揭示源、汇地内部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国技术源地重心移动轨迹经历了向西南再向东北再向西的转移过程,而技术汇地重心移动轨迹则呈现出向南再向北再向西南的发展趋势。② 中国技术源地最初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在中西部形成了陕西、重庆、湖北、安徽等多个较大的输出源地,技术汇地最初同样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空间结构呈现向西、向南转移的趋势。③ 中国技术源地和汇地的绝对差异总体发展趋势为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则在2006年之前均有扩大的趋势,而2006年之后源地开始趋于平稳,汇地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各类开发区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建立“中国开发区地理空间数据库”。将中国开发区发展进程划分为起步、快速、规范和创新4个发展阶段。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开发区时空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开发区发展经历了由集聚到分散、不均衡到均衡分布的进程,开发区重心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②中国开发区地域分布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并以城市群形成组团分布的态势,省域密度分布上以上海、天津和江苏分布密度最高,各类型开发区依其性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③中国开发区的产业分布特征上,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各类型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基于分析结果,对中国开发区空间优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效应演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入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和Moran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外部引进规模扩张模式为主,结构优化升级较慢,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决定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演变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吸收能力是区域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5—201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间差距是造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而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地区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界限.此外,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极化程度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组内聚合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创新效率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2001-2017年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测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利用重心模型、重心移动距离模型、重心耦合态势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及与经济重心的关系及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重心朝东南方向移动,经济重心朝西南方向移动;创新效率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重叠度高,变动一致性高;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