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丽勇教授设计的媒介影响力指标体系,通过《2010中国新闻传媒影响力研究报告》发布活动等产生广泛影响,但其缺点是采用了单向传播的衡量模式,造成测量失真。本文提出,互动因素是衡量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而且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网络新媒体呈现新的生态,可望通过受众的"理性互动",打造出具有极强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传媒媒介。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经营管理时代,网站与受众的互动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但是经营者往往只关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旨在加强与受众的密切关系而忽略了只要受众与互联网连接互动行为就已经发生的"非情感互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互动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今,报网互动已经成为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媒介融合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报纸和网络的互动改变了传受双方单一的互动模式,受众参与度提高。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从中获益,提高了影响力,拓展了媒介传播的效果。本文从受众角度着手,通过对受众自己人心理效应的分析,提出报网互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促进报网互动的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健 《新闻界》2005,(2):112-113
数字媒介时代是我们当前所处的传媒时代,数字媒介时代从一诞生起就与传统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发生强烈的互动,尽管这一互动过程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生着。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互动,广播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华 《新闻知识》2004,(12):61-62
什么是互动?网络传播出现后,人们对于“互动”这一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在传播增强受众意识的基础上,尊重受众自主选择、接受的心理习惯,将受众对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的关注,表现与传播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劲尧 《东南传播》2012,(7):140-141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出现至今已经成为民生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眼球的一项法宝,它是针对当天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焦点话题而设置的特定调查,它能通过议程设置而实现电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从而起到引导舆论、增强媒体影响力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新闻互动话题的传播特性出发,探讨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设置原则及其扩大传播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方  陈群 《传媒》2014,(16)
正互动媒介是大众媒介的新形式,可分为网络互动媒介、平面互动媒介及电波互动媒介三大类。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传播模式的不同,由传统的单向传播演变为交互式传播,即受众能够通过通信工具发出自己的声音或付诸行动,对传播内容带来直接的影响。例如,常见的短信或微博互动,就是利用通信平台将受众拉进节目中,由受众来决定节目的走势。如《中国好声音》的复活赛,观众投票直接决定复活人选。在互动中,商家或媒体达到了吸引关注的目的,受众  相似文献   

9.
牛玉慧 《出版广角》2016,(16):70-72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互动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媒体互动广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下,网络成为传播过程中承担最重要作用的媒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生代传播媒介,网络媒介拥有着与其他传统媒介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互动方式,这是它能迅速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根本原因,但凡事总有利弊,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介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许多负面危机应运而生,难以消灭。  相似文献   

12.
媒介记忆是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织领域,信息的传播可以作为记忆形成的途径,人与媒体之间的不断互动形成了交互记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媒介相互依存、相互成全,但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个人记忆与媒介记忆和交互呈现出新的变化,媒介记忆形成途径更加多元复杂,于是个人记忆的形成拥有了更多来源,却面临着信息庞杂性、无效性、虚假性的多重挑战,这都于新媒体的环境中形成了记忆领域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7)
任何一种媒介在传播新闻时,都承载着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影响力的大小与受众的数量有关系,与新闻的质量有关系,还与所能引发的公众关注有关系。本文将着重探究在微博时代,新闻与受众方面出现的新机制,新机制主要包括新的传受关系、受众的互动行为以及微博对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伴随媒介技术进化与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移动媒介盛行,信息传播、社交、消费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微时代,人们对微媒介生存方式也产生着深度依赖,移动微生活契合着当下人们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零散闲暇需求,即时的碎片化传播时刻将个体置于信息网络节点,使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或进行评论,并便捷满足各种诉求。"微评论"有着微式传播、移动多元、多向互动等特性,当下,影视热播剧极易引发微媒介热点话题,造成移动媒介终端的"刷屏"现象,而影视剧中的争议话题也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传播影响力,在微媒介空间形成二次传播与评论,甚至N次传播与评论。在当代媒介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影视剧难免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微时代"的影视传播信息环境中,影视剧与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本文试图思考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微媒介议题中的影视剧"阶层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为互动传播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党徽大叔”事件,以《新京报》、石榴云、阿克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为分析样本,探讨事件主体即“党徽大叔”、媒体、受众之间多层面的互动传播,以及其如何在互动中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不仅是一种媒介设备提供多种媒介功能的技术过程,更代表互动文化转型。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选秀节目热潮到2016年以网络选秀节目为模式的新超女,不同媒介的沟通与融合,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被深度挖掘。从而带动了由下而上的多样性的互动传播实践。本文将从2016年《超级女声》节目模式、互动传播特色、节目问题及借鉴意义、网络选秀节目发展趋势方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选秀节目互动研究,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於流芳 《传媒》2015,(11):71-72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深刻变革着媒介信息承载的状态和媒介信息流通的手段,社交媒体的博弈最终指向了具有黏性特征、将碎片化的用户串联在一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了全媒体视阈下用户在微信传播中所构建的互动仪式诸要素,用户对微信等社交媒体依赖的本质在于用户在其提供的模拟情感情境下获得了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19.
金倩 《新闻世界》2013,(10):40-41
当今社会,广告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广告与文化的融合更形成了一种时尚观,一种社会亚文化。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规律,把握它们的互动关系是广告发布者,特别是广告主们合理利用广告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告作用的根本所在。本文从传播的角度分析广告的本质是营销信息的传播,以它们之间互动的表现为例探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为广告策略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