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碱、盐的概念是进行第八章学习的关键,学习时首先要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再从电离的观点对概念加以理解,最后做到从组成上直接判断出物质的类别。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不能理解为只要电离时有氢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就属于酸。如:NaHSO4=Na H SO42-,虽然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中有H ,但阳离子不全部是H ,其中还有Na ,因此NaHSO4不属于酸,而属于盐。从组成上判断  相似文献   

2.
酸和碱的概念是初中化学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深刻理解其内涵、把握其外延是学好该章的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理解酸、碱概念的方法 .1 分析语句法对酸、碱概念进行语句分析 ,不难发现 ,“全部”、“化合物”是这两个概念的关键词 .其具体含义是 :如果一种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该化合物就是酸 ;如果一种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该化合物就是碱 (氨水可看作碱的一种特殊情况 ) .2 变换角度法( 1 )从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产物的特点来看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相似文献   

3.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较多的章节,这里涉及的物质多、实验多、化学用语多,概念的逻辑性强,要想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吃透基本概念和原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1.酸电离时一定产生H+,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从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得知,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且仅有氢离子,而电离时能产生氢  相似文献   

4.
1.电离、电解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答:电离与电解不是同一概念,区别如下:2.酸、碱溶液与指示剂起反应,究竟是谁变色?答;酸溶液或碱溶液与指示剂起反应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溶液。如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3.“金属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金属氧化物多为碱性氧化物,但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其中一些金属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被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等。非金属氧化物绝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电离理论的发展史,挖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中的难点,探寻教学迷思,认为解决好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自发性问题和酸、碱、盐发生电离时能量的来源问题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第175页,从组成的角度给盐下了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当。理由如下:第一,课文中酸和碱都是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定义的,而盐却从组成的角度下定义,前后行文体例不统一。第二,按课文中盐的定义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Na-Cl、CuSO_4等物质是盐,怎么 NaHSO_4和 Mg(OH)Cl 也是盐呢?”为此,我认为盐也应该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给它下定义:“凡电离时能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电解质叫做盐。”这样的定义比原课文中定义确切,也易为学生所掌握。  相似文献   

7.
探究酸是强酸还是弱酸,碱是强碱还是弱碱,实质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或强碱),部分电离即为弱酸(或弱碱).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酸(或碱)的性质差异.常用的实验方法有:1.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酸(或碱)溶液的导电性;2.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或某酸的强碱盐溶液,测定pH;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或某碱的强酸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酸碱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化学中一些反应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末 W·Ostward 和 Arrhenius 提出酸碱的电离理论: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碱,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这一理论,离开了水溶液就没有酸和碱的反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现出有酸碱性物质也不一定有 H~ 和 OH~-离子。1923年 J·N·Brsted 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凡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并提出了共轭酸与共轭碱的概念。这一理论扩大了酸碱的定义和反应,并使酸碱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常见酸碱指示剂及遇酸碱溶液显色状况二、学过的干燥剂特点及适用范围三、复分解反应定义、特点、发生条件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10.
前面借贵刊浅谈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一些问题,今天再来谈一下与酸、碱、盐相关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内容。酸、碱、盐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从电离的角度给这三类化合物下了定义,我们就从电离出来的相同结构的离子谈起。  相似文献   

11.
1.在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一定相等,但阴、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如:H2SO4溶液中,H 带的正电荷总数和SO42-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但H 的个数与SO42-的个数不相等。)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 H-的化合物一定是碱,但电离时有O H-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M g(O H)C l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O H-,但它是碱式盐。)3.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但盐不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如:N H4C l是盐,电离时生成N H4 和C l-,其中没有金属离子。)4.酸溶液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13.
一、注意物质类别,明了书写范围电离方程式是表示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离子的式子。所以,只有那些溶于水后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有可能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在初中阶段只要求书写出常见酸、碱、盐(如:HCl、H2SO4、HNO3、NaOH、Ca(OH)2、NaCl、Na2CO3、CuSO4等)的电离方程式,或判断其式子书写的正误。二、注意化合物组成,正确书写式子常见的酸、碱、盐都可离解成两部分──阳离子(氢离子、铵根离子或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氢氧根离子、酸根离子),其电性及电量与化合价相当,但表述不同。如表述化合价:Ca、SO2;表述…  相似文献   

14.
兰建祥 《化学教学》2006,(7):64-64,59
1 含氧酸显酸性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酸的定义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实际上,这只是酸碱的一种经典定义。酸碱还有另外一种广义的定义,即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该定义下的酸碱称为路易斯酸碱。  相似文献   

15.
本章教材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要求为:1.使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的酸、碱的性质和用途;(着重讲盐酸和稀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常识性介绍浓硫酸、硝酸、磷酸).2.初步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氧化物各类物质的分类、命名和通性,以及各类物质间的衍生关系和相互反应的初步规律.3.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和中和反应;了解PH值的含义和PH试纸的用法;初步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学会使用浓硫酸、浓碱和指示剂以及进行酸、碱、盐和氧化物间反应的实验技能;能鉴别一些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为实现上述教学要求,设计了如下练习题并附有答案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17.
<正>水在电离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条件的影响,本文就来谈谈酸、碱、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电离平衡的破坏和移动(1)酸、碱可以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促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造成溶液中c(H+)≠c(OH+)≠c(OH-)。(2)温度可以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  相似文献   

18.
热点问题一关于电解质电离的相关化学用语(一)高考考查知识要点1.根据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其中酸、碱、盐以及酸与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除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有气体 放出,或有水生成外,反应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只要有一种  相似文献   

20.
秦飞 《中学理科》2004,(11):27-38,95
一、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1.溶液的导电性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酸、碱、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受电场力的作用,离子做定向移动,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分别在电极上失去和得到电子变成新的物质。因此,酸、碱、盐溶液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