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2.
王海军  成佳  邹日菘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74-1283
知识经济情境下,知识转移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绩效至关重要。文章引入模块化理论来研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问题,并重点从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视角分别探讨了知识转移的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海尔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其产品模块化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讨论了案例企业采用模块化手段与外部合作资源开展知识交互,以及基于模块化的知识转移协调机制的具体应用。研究发现:模块化不但有助于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更有利于调节知识供需双方的知识转移策略;模块接口则作为知识供需双方消除信息不对称、实施知识转移的重要管道。本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探索需求驱动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实施知识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对于一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在模块化嵌入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和演化轨迹;其次,围绕“用户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三个维度,归纳对比了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平台模块化下案例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可以被赋予调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功能,而平台模块化既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合作创新,也能通过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4.
李阳  原长弘  王涛  陈志强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44-1757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尽管学术界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未能充分揭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本文基于对同方威视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单案例研究,剖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要素,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揭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态演化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绩效,实现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积极整合外部资源,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手段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开展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评价对于改善技术创新策略,乃至优化创新合作伙伴意义重要。本文拓展了传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范围,构建了由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战略供应商等多创新主体嵌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海尔集团近年来的四个典型协同创新案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珂秾  史厚河  牛祯 《科技风》2023,(14):90-92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有效地整合了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市场用户等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配合,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本文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产生背景、概念定义和具体案例出发,对信阳市“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信阳市“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新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供应链协同创新过程及相关知识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模块化理论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架构模型,说明了企业在知识具体转换过程中应如何整合外部知识资源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这为解释当前复杂的供应链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知识发酵模型对供应链协同机理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更好地明晰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汽车总线项目,本文运用单案例研究探究了该项目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揭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成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点,并进一步探究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可持续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通过构建企业嵌入网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成本、信任度和合作度条件下对企业的两种行为策略—"积极嵌入"和"消极回避"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第一,有限理性的条件下,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受企业博弈行为的共同影响;第二,从长期效益来看,嵌入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是企业的最优策略;第三,企业嵌入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成本、企业间的信任度和合作度影响企业是否嵌入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并与其行为策略的转变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降低成本、增加企业间的信任程度和合作程度,可以促进企业博弈实现均衡状态,从而正向推进构建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结论对推动企业嵌入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9,(6):8-11
桥接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模块化理论,围绕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开展外部资源的配置管理研究。分析了模块化对于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探讨了模块化下开放式创新网络构建原则;构建了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开放式创新网络模型。重点结合典型案例相继探讨了案例企业的产品模块化创新,基于模块化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和针对外部资源管理机制,以及在IT系统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生产企业面临升级困境,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供市场空间的前提下,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局部占领到模块化网络的构建是企业避免模块化生产低端锁定,实现国内市场可持续性开发,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重要阶段.具体而言,从局部占领到全局构建战略能够培养企业的渐进性创新、模块化创新以及结构性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增加产业间升级机会,并对第三方国家参与模块化生产进行相应的阻击.阐述了从局部占领到全局构建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网络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IT为代表的模块化产业体系,在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网络发展的背景下,模块规模报酬递增、模块操作和网络效应的叠加形成了模块化的价值创新网络,但是受到体系瓶颈的约束,价值创造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提供了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价值推动力,也决定了不同的创新协调机制.与模块的创新不同,模块化体系结构的创新需要整个网络的创新协同.开放的网络结构、关于创新的知识集成,以及通过开放的知识产权策略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在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缺口,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专利合作创新理论,从微观视角研究ICT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伙伴的专利合作网络构建与治理问题。首先归纳了模块化推动技术创新的机理,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模型。其次,选择我国ICT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作为案例,揭示了该企业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模块化的前因与动机,追踪了其在2006—2016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及演化轨迹,并对华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合作伙伴的发明专利合作网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网络在模块化下的专利合作行为以及案例企业的相关治理实践,最后给出了结论和若干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市场秩序、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或冲突,限制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绩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实施职能转变和监管创新,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理论,给出协同创新在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我国煤炭产业升级现状,凝练提出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实施协同创新存在煤化工和深加工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问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中的废弃物回收问题以及产业整合过程中多主体协同问题;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的协同创新保障路径: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融合循环经济园区构建生态型煤炭基地,创建协同创新平台突破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技术难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9,(11)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本文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背景下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目的,提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本质是以知识转移为核心,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的优势资源,以人为载体实现知识创新、扩散、融合与增值。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主体间信息传导机制缺失,创新要素在创新网络内循环流动受阻,各网络结点成为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存在局限性,不适应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需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欠发达地区系统性构建以新型服务平台为桥梁的协同创新模型,实现柔性引才,创新要素能够以高层次人才为载体在创新网络内实现循环流动,产生非线性叠加效用,提升创新绩效。最后总结了与模型较为相符的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驱动中心的实践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