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强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点合作内容。本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方法,研究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能源的进口贸易。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增加,从欧亚区域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的负面弹性呈现增加趋势,表明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同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对中国能源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也佐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贸易良性互动,推进与欧亚区域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通过构建各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CA指数以及商业服务业的TC指数,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产业竞争力受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商业服务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初级产品产业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西亚和中东的正向作用最大;对工业制成品的产业竞争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对东南亚的正向效应和对中亚、蒙、俄与西亚、中东的负向效应影响程度接近,远远超过对其他27国的负向效应;在商业服务业中,只对东南亚和中亚、蒙、俄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中亚、蒙、俄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1年我国对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的直接投资与石油进口量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从而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外部能源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石油进口来源国的直接投资与石油进口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说明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能源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对保障我国外部能源供给起到积极作用,而政府也应对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4.
构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强度的分析框架,通过收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能源强度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高能耗工业部门,提高了能源强度,其"量变效应"为正;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提高了各省级行政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能源强度,其"质变效应"为负;但外商直接投资的"量变效应"强于"质变效应",在整体上提高了能源强度。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O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英  刘思峰 《科学学研究》2008,26(2):294-298
 借鉴国际R&D溢出回归分析的框架,分步骤对中国1985-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它对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中国应当坚持走开放的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增加投资力度和调整投资区域等方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中国在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各项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以中亚国家2003年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在中亚的直接投资首先是为了寻求低成本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规模,其次才是获取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外,中国企业倾向于在与中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以及遏制腐败力度方面相类似的国家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4):29-33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8.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的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应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国家层面,进口贸易渠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OD(I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溢出效应则显著为负;在区域层面,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FDI渠道的R&D溢出效应呈现出中部最强、东部次之、西部为负的格局,ODI渠道的R&D溢出效应则呈现出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为负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微观机理,然后运用1987—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研究OFDI对国内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用协整的方法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资和进出口贸易与国内研发费用支出、专利授权数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本文发现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有正面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进出口贸易对国内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规制条件下的FDI、O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东部和中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各区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郑展鹏 《科研管理》2014,35(4):18-25
文章借鉴国际经典技术溢出模型,构建包含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与技术本身所属的创新层次有关,但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1998年夏秋之际的大洪水,我国政府提出了全国禁止砍伐天然林的决定,这对我国木材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禁伐天然林更加扩大了林产品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为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开发外森林资源,建立自主开发的海外资源基地。本文根据国内外木材市场的供需特点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的丰铙度,探讨了我国木材进口、林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16.
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产生的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从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冲击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上市制造公司样本,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企...  相似文献   

17.
不同涉外经济活动影响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贸易和商品贸易这三种涉外经济活动对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对它们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了测评与排序,发现:引进FDI和商品进口时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高于直接引进技术。国际技术贸易的促进作用高于国内市场的技术交易,商品进口的促进作用高于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扩散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山东省各地区的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及进口贸易等技术扩散路径与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