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知识资源配置效率,融合了效用、生态位、知识管理等理论设计,基于知识转移生态演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协调模式,基于改进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知识投入产出效用模型和基于Lotka-Volterra构建知识转移生态关系模型,结合定性与数值算例分析了联盟纳什均衡与帕累托均衡下的成员知识投入量,并揭示了存量知识、增量知识、联盟知识之间生态关系演化机理。研究表明:增量知识、知识转移能力系数、知识转移意愿系数等对成员知识转移演化均衡及投入产出效用的影响较大,通过以增量知识为核心动力,协调联盟中3类知识转移能力系数和意愿系数,构建相互依存的知识共生关系,有利于推进知识的有序增长,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成员及联盟效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龙跃  顾新  张莉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83-159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交互行为呈现出产业导向的生态演化特征,本文融合知识管理、博弈论、生态学等理论,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交互的生态关系归结为联盟成员交互关系、政府-联盟交互关系、政府-联盟-成员交互关系等三种生态关系,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构建了相应知识交互关系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知识吸收能力、最大知识存量等因素对知识存量增长及均衡态具有正向反馈作用,通过政府向联盟注入知识存量增长的动力,构建“互惠共生+偏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有望促进知识交互向高效率均衡演化。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着手,通过分析联盟内部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对各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探讨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转化和扩散的特点及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仿真模型。最后利用多智能体仿真软件Blanche模拟了联盟内部企业向合作伙伴学习新技术,解决自身技术难题的过程,并对企业间技术交流活动中的知识转移状态进行了仿真描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角度构建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合作联盟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企业策略选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接着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不同参数对企业协同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企业协同创新收益高于“搭便车”收益和投入之和时,联盟才能达到协同创新的稳定状态,政府实施惩罚和补贴政策会促进协同创新联盟的形成;利益分配比例、投入成本系数、知识转移效率均对企业策略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转移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动态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动态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存量和知识转移频度的影响因素,指出在这些变量因素的作用下,知识转移存量和知识转移频度的变化情况.在知识转移存量和知识转移频度两个结构维度共同作用下,建立了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动态演化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6.
徐刚  张惠霞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5,35(12):11-16
知识转移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冲突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演化问题,构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冲突、知识冲突、知识转移量、惩罚额度等因素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路径及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使用软件Matlab,检验文化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在不同收益环境下策略方案的选择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投入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思想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知识投入因素对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演化轨迹,最终稳定于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两种均衡状态;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选择合作策略受知识收益系数、合作成本系数以及知识投入风险系数等初始参数设置的影响,并且与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知识网络成员合作行为策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生  张庆普  王晓红 《科研管理》2012,33(11):144-151
成员间的合作是知识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研究合作前提下的成员行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员合作的条件下,网络内节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将时间、精力、经费等投入要素在知识转移、合作创新、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行为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获取最大的知识增量。从知识转移和合作创新的预期收益函数入手,通过对几种行为收益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到风险因素,讨论在不同情况下成员要素投入的最佳策略。并对五个节点的知识网络G进行例证分析,对问题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斌 《现代情报》2018,38(1):45
运用知识联盟理论和知识存量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破缺性形成机理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存量破缺性形成机理模型。通过数理模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失真度和共振度3种因素影响着知识存量破缺性。通过模型研究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不同组合影响下,知识存量破缺性的形成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使知识存量破缺性从无序到有序发展,推动联盟内知识存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生态学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通过趋同模型假设,构建了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转移存量演化机理模型。认为在驱动力、嵌合度和转移能力趋同作用下,知识转移存量发生变化。得出了知识转移存量是按照知识源驱动趋同、知识源与受体均衡趋同和受体驱动趋同3个阶段不断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斌 《科研管理》2016,37(6):159-167
在对知识转移理论、知识存量理论等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问题。引入博弈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郑州铝工业知识联盟的案例分析,构建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呈倒U型关系;知识反哺活动的加强,会促使联盟内知识存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同时,知识反哺在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探讨知识转移效率的形成机理,增强对知识联盟运行内在规律的理解,有利于指导企业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知识转移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隐性知识流转网成员相互依存、彼此合作,构成复杂的共生生态系统,研究为隐性知识流转网形成健康、稳定的成员共生关系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分析了成员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和共生模式,运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成员知识量的增长规律和演化过程,推演了演化均衡点和稳定条件,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互惠共生是成员合作的最优模式,成员共生演化稳定状态的知识量与成员共生系数和最大知识规模相关,知识自然增长率和初始知识规模影响成员知识增长速度和路径。成员共生系数受到合作效应和竞争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成员的知识贡献程度、价值共创水平及知识还原程度对成员双方共生演化稳定状态的知识量有积极正向作用,竞争因素抑制了成员知识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战略柔性影响下知识转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探索性的提出知识转移、战略柔性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山西、天津等华北地区联盟企业的301份有效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可以显著地提升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正向影响联盟企业创新绩效,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知识转移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作用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联盟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培友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6,24(5):758-761,766
本文论述了企业联盟从产品联盟到知识联盟的演进,提出知识转移是企业联盟成功的关键。讨论了不同的知识类型和企业联盟形式的关系。通过对知识转移一般过程和影响转移因素的分析,文章提出企业联盟知识转移的关键是建立知识转移的情境,并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识转移情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认知结构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认知结构理论以及知识转移理论,构建认知成分与图书馆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对应关系图,分析成员馆认知结构的双重性特点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根据图书馆联盟成员认知结构现状,对成员馆间知识转移方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提升知识转移效率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至今学界主要是从静态角度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集中于概念界定、联盟成员选择、资源投入、联盟成员信任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对此,分别从组建动机和目标进行概念总结,认为联盟成员的选择和资源投入是联盟稳定性的前因变量,联盟的规模、管理能力、激励机制、成员文化差异、成员利益分配机制、成员信任度等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未来需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深度,以及加强关于多联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红兵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87-1696
 为探明企业组织层面上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差异来源,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探索性的提出组织间学习、战略柔性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山西、天津等华北地区联盟企业的308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学习可以显著地提升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正向作用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组织间学习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组织间学习、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影响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联盟企业合作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