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许恒周  郭玉燕  吴冠岑  金晶 《资源科学》2012,34(10):1864-1870
基于2011年在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第一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农地流转的稳定性、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稳定性、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07年7个城市农民工调查问卷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结论是:城市低端劳动力市场的自发选择性和性别歧视导致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性别差异:以体力为主要资本的非正规就业性质形成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率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工作性质和求职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襄阳市100位农民工的深度访谈,了解到两代农民工在家庭生活、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心理期待、价值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代际差异及政策诉求的变化。认为应从户籍制度、职业技能培训、住房制度改革、政治参与等政策调整来应对农民工代际差异所产生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4.
葛元骎  孙小蒙 《科教文汇》2013,(26):204-205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也称第二代农民工。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现阶段的心理问题特征,并结合现阶段背景探讨了导致其产生的因素。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对社会不满、孤独,对人对事冷漠以及归属感不强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社会、教育、家庭和个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老代农民工代际交替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的劳动队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就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离职率高,就业短工化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必定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阻碍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减少就业短工化行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农民工自身、社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现状及影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最新的对在杭州地区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就业经济因素、就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就业吸引力的决定效应,并以社会关系网络因素作为中间变量探究了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就业经济因素、就业保障因素是影响区域就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社会保障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对区域就业吸引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具有部分中间效应.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小刚  李丽清 《软科学》2012,26(2):52-56,64
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等变量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方差模型,从而对区域性特征、不同职业背景、流动人口户籍特征的先致性因素与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层级差异展开研究,从总体上对农民工流向、趋势作出基本判断,并提出努力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福利保障一致化、探索农民工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等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至发 《大众科技》2022,24(1):127-13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因素、个体认知因素和组织因素三方面实证分析了新时代农民工职业攀升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婚姻状况、年龄对新时代农民工职业攀升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年限、社会资本、职业自我效能感、机会感知以及组织用人政策和薪酬激励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自行编制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测量了天津、上海、广州等七大城市中的1502名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测量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方差分析显示,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在许多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率高、就业不稳定,势必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用工企业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都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并阻碍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现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对日益成为军队生长干部重要来源的国防生而言,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高校国防生群体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探究了这些心理矛盾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教育、优化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对中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传统农民工高,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是否参加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形势上的变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模式也必须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及培训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科研管理》2015,36(10):113-121
基于效率工资理论建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运用上海1446份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作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工作类型、工资与福利、管理制度和精神生活等6个因素对农民工务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工资与福利、精神生活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3大核心因素。研究同时发现: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核心因素,但其精神需求显著增强;农民工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且对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工作福利等因素缺乏充分关注。本研究在微观上对于企业改进农民工管理,在宏观上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中的奉献及作用日趋增大。然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就应当有着比其父辈更为强烈的教育诉求。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经费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诉求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心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为社会忽视。本文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现象,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心态需要全社会多层面来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号成为农民工群体获得信息 的主要渠道,研究和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成为了信息行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意义】本 研究以使用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 结构方程对数据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社群影响对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的满意度等具 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用户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满意 度对农民公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了解农民工群体信息行为特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针 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使用满 足理论的农民工群体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行为提供了 新的研究视角;但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东北地区、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8.
敖萱  刘永根 《科技广场》2012,(6):186-191
基于文献分析和对江西省13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运用SPSS15.0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他们的心理契约,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的特殊之处,并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