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媒体挑战传统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博客是其中一路军。博客愈来愈多地充当重大新闻首发者和新闻事件制造者,强烈刺激着传播领地唯我独尊的传统媒体。其实,浩如烟海的博客当中那些具有公知意义的信息,又何尝不需要传统媒体将其变现为新闻?没有传统媒体的再生产再传播,博客多数是个人与微众之间的网上悄悄话(名人博客又作别论,但也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2.
博客能让普通网民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同时还具有动态更新和互动性强等优点。这些优点让博客近几年来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背后,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们深思:这种新兴的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体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引发传统媒体的消亡?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的经济分析与经营策略●江建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有了很大发展,出版社、出书品种和好书都大大增多。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图书的印数锐减,库存积压严重,给出版社的经营带来困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拟作些探讨。一、图书出...  相似文献   

4.
方希  郑雅钦 《出版参考》2005,(18):20-21
博客图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至少需要一个根本要素:单一博客,或者群体博客在自己的博客主页、论坛、专栏等博客栖息地首发的作品,这个作品在图书形式出版之前,已经有博客可以在上述地方试读和参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认清图书传媒的本质属性和自身优劣,使图书在产业发展的大势中保持更多优势,是一个关系到内容创新与融合出版如何落地生根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图书的传媒特点、产业特性和内容创新的探讨,试图加深对融合出版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7.
《当代图书馆》2006,(4):76-77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版社与广大农村读者必将更加注重“三农”图书的内容传达。目前我国出版的“三农”图书在内容上都有哪些新变化?“三农”图书出版热点有哪些?在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开局之年,“三农”图书出版又有什么新趋势?本文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三农”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对目前“三农”新书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总体了解,更好地服务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什么新特点?如何将报纸的优势引向新媒体?如何看待和应对媒体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传统媒体兴办新媒体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切忌盲目跟风追风.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图书的著作权贸易?依笔者理解,通常是此地已出版的出版物许可到彼地以彼地的语言出版的过程。这不过是图书出版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副产品,属于锦上添花的范围。然而,随着国家对这个“副产品”生产的高度重视,著作权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某些出版机构的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10.
博客图书文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及特性 1.定义辨析 将网络上的博客资源转化到传统的纸质媒介上到底是"博客出版"还是"博客图书"?这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笔者看来,"博客图书"是个更加贴切的定义,指将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博客文本资源转化到传统纸质媒体上出版的图书,是新、旧出版方式的调和、互补与相互借鉴.而"博客出版"则隶属于"网络出版"的大概念之下,是网络出版的一种更加活跃的形式,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数字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季屏 《出版经济》2004,(2):12-12,13-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新闻出版产业的变革,近几年来,图书出版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小出版机构,无论国有还是私营,正陆续登上图书出版的角斗场。一方面,国有出版机构之间通过跨越出版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一方面,国有出版机构与民营书业之间也展开竞争,针对图书选题、专业人才和消费市场的竞争正在全面升级。1987年开始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已走过十七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哪?传统媒体的角色是什么?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原创内容被很多人认为是传统媒体的第一大优势。事实上,这一点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网络运营商在内容方面并非一无所长,手机无线运营商也试图摆脱SP(服务提供商)和CP(内容提供商),自己做内容。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博客新闻的角色定位——兼谈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庆华 《新闻实践》2007,(10):20-21
作为一个不设门槛的媒体,博客使普通人拥有了话语权,实现了由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换。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在诸媒体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笔者以为,可以从博客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博客与其他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着手探讨。从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看博客新闻充当的角色博客新闻在专业性上不如传统媒体,在信息量上又不及网络,但是博客新闻依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新闻传播中形成了特定的角色。我以为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传统媒体开办APP正步入一个如火如荼的井喷时期。此类APP面向何种人群,哪些区域,提供什么服务?这是首先要想清楚的问题。一哄而上,定位不清,势必陷入同质化的泥淖。借鉴相关案例,文章提出,传统媒体办APP,必须处理好目标定位与差异发展、用户争夺与产品质量、服务体验与盈利模式、跨界融合与核心优势、技术设计与内容呈现之间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16.
博客传播包括博客平台传播、SNS平台传播、微博平台传播,其共同属性就是人际索引.在互联网系统中,博客传递信息节点的博主、SNS平台的首页主人如果足够真实(真实姓名、照片、工作地点等信息),则此类传播效果会更好,容易集聚读者群.因此,人际索引的博客成为一些出版社借势出版的选题策划来源,如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王小峰的《不许联想》、林海峰的《林海峰养生大讲堂》、于娟的《此生未完成》等,均是出版社利用人际索引博客的优势策划出版的畅销书.如何借博客为媒开发创新图书内容资源,以及利用人际索引博客传播撬动图书市场营销杠杆,将是博客与图书出版联姻创造赢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武欣博 《新闻窗》2012,(3):22-22
博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愈来愈凸显出其在新闻传播方面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目前,博客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博客作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使用的媒体平台,使大众能够自由地参与对新闻的提供和对新闻的评论,改写了以往那种由传统媒体播发新闻信息,受众只能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历史。随着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博客新闻传播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视点,备受瞩目,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的特点及其价值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新”就是创新,“特”就是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图书出版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美术图书出版也同样需要创新和特色,去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传统的美术图书出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选题质量不高、选题重复、书稿质量低下、拼凑品种等等。这种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码洋规模和编辑任务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对策,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美术图书出版如何创新?如何编辑和出版有特色的美术图书去占领图书市场?这是需要我们每个美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和发表作品的空间,这使得草根的力量达到了极致,继而诞生了草根名人,并逐渐形成了草根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出版界也将草根名人博客书作为名人图书选题出版的新方向。本文对草根名人博客书的出版选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草根名人博客书选题策划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电子书来了,传统出版还能走多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出版是什么?传统出版就是以纸质图书为主体的出版,就是以纸介质的形式,大量从事教学用书出版和专业、大众出版。我们这个行业里,大多数人都是从事传统出版的,一参加工作就与书打交道,在夜晚橙黄的灯影下,翻阅那一页页散着墨香的图书,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充实和满足。对编辑这份工作有着一份深深的情感、一份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