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出发,分析其外因与内因,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提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普遍淡化,表现为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均比较淡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影响.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自身修养,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问题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予以反思。研究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成因,提出了明确责任、建立机制、实践反思、营造氛围等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结归纳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并分析这一动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建议高校党校应该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入手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出责任意识需要在认知、情感、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建立目标体系,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通过学习、思辨、实践三个途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包括公民政治责任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共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渠道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有效平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对工作意义的理解,鼓励大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义务及责任,主动地开展职业探索与实践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需要树立责任意识教育理念、丰富责任意识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课程的责任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已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如何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和自我责任感的缺失,并由此确定了社会、高校和家庭的三大场域,而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社会意识多元化的影响、责任意识教育的偏颇与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薄弱与放纵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场域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发挥校园场域的文化感染作用,建立社会、高校与家庭的场域协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从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来看,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让社会思想潮流更加多元化,传统责任意识受到各种思想的强力挑战,大学生责任意识在减弱,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责任意识淡薄、思想理念淡化的问题。因此,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思想政治中,必须着力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引导他们形成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这也符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任务和内容。[1]  相似文献   

9.
电视相亲节目的兴起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但在实现服务、娱乐功能的同时,也传播了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有必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这就需要规范电视文化,弘扬主流婚恋观,强化责任意识,凸显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他们的社会心态是否健康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探究应对路径:引导女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她们的理性思维;拓宽让学生感受现实社会温暖的途径;创新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把虚拟信息与现实生活相比较;教育学生处理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适应社会的一种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新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精心教育、科学培养和陶冶训练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必修课程,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担当意识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对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家庭教育认识偏颇、社会教育环境乏力、学校教育失范、自我教育缺失等问题,给出了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需要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实施培养。  相似文献   

13.
农村籍大学生是国家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受助后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4所高等师范院校的860名在校农村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同伴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社会关注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政府引导、高校指导、社会倡导、家庭善导、学生主导”的“五导”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感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本应是社会责任的主要维护者,却出现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象。鉴于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剖析,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高等教育脱离精英本位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原因,致使大学生责任意识日益淡化。高校应努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等方法重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干劲足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  相似文献   

16.
王云白 《江苏高教》2021,(1):106-109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三方面的困惑:追求私利,无法担当自我;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群体情感淡漠,公共参与缺失;生活方式西化,缺失人类关怀与世界格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从人类价值的最高立意来澄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以人与社会自由发展的共同理想、平等真诚的共同话语、多元文明的共同价值、推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责任等四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通过重申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重塑教育话语体系等三个层面作为主要路径,构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倾向,大学社会实践则是高校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民情,激发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大学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丰富学生的责任情感、锻炼学生的责任意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生就业态度的消极和暧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责任意识的淡溥和缺失。本文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偏颇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生责任意识缺乏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对策建议:学校要开展知恩感恩教育,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并与家庭和社会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缺乏系统性、有效性、时代性、多样性等问题,指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内容.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男生受多维因素影响,存在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女性化危机。体育的应对逻辑有四个方面:一是体育的美学特性有利于破解大学生扭曲的审美偏差,二是体育的健康属性有利于构建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三是体育的竞争对抗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卓越的男子气概,四是体育的规则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高校体育应从四条路径上构建男生女性化问题的应对机制:第一,构建高校体育美育协同机制,建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第二,基于生活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第三,搭建大学体育竞技对抗平台,培育大学生崇尚竞争的气概和信仰;第四,深化开展体育规则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