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刘宗周的慎独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本体,工夫两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刘宗周哲学的主要思想-慎独学说,初步展现了刘宗周慎独学说的思想概貌,刘宗周把“慎独”一词从一种修养工夫发展成一个即心即性,即本体即工夫的哲学体系,完满地消化了程朱,陆王两派哲学,不仅从时间意义上讲,在理论上分析,都称得上真正的“宋明理学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慎独”是儒家心性修养工夫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朱子以“存诚”“谨几”为核心,对“戒慎恐惧”与“慎独”两个概念进行了系统阐发,并对两者的动静性质作了界定。王阳明、湛若水等明代心学家则以“独知”“独体”为核心对“戒慎恐惧”“慎独”进行统摄,使之呈现出一个不断内化的演变历程。在去本体化思潮蔚然成风的清代初叶,李光地兼采朱子、阳明、蕺山之说,对“慎独”进行创造性诠释,他高度评价了朱子将“戒慎恐惧”“慎独”二分的思路,却又汲取晚明儒者之论,将“意”释为“心之所主”,将“慎独”与“诚意”释为同义。这一诠释思路使李光地的“慎独”说尊朱而不述朱,在新旧学风交替的清初具有独特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具有我国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一般内涵,但在某些方面对广西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高校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广西精神”,结合广西实际领会和贯彻“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精髓。  相似文献   

4.
金连钧 《考试周刊》2007,(24):15-17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及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借鉴和扬弃传统伦理中的“慎独”思想,充分发挥“慎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的道德心理研究及据此进行的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建立社会道德新关系。确立主流道德价值观、道德“慎独”、塑造社会道德风貌、营造道德环境、培养道德素质六项道德建设要求,并主张从基本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道德价值观和主流道德价值观教育、道德自我教育和慎独、发挥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功能诸方面开展新时期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曾子作为孔门后劲,通过三省的工夫将儒家心性工夫论予以了基本确立,而"慎独""诚意"等工夫论都可溯源于他。子思则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模式为儒家心性工夫论确立了基础,因而儒家的心性工夫就在于如何"率性"。为此,子思特别重视"诚"的观念,天道是诚的,因而人道也应当是诚的。人道之诚,就是通过"慎独""诚意""节欲"等工夫使自己"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之心"发而皆中节"达到和。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提升对教师自身及高校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极为迫切和重要。本文着眼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总体现状和不足之处,从博学、审思、笃行和慎独四个方面浅析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校长在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时必须做到:校长的教育价值观必须明确而坚定:采取多种方式让老师理解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学校的教育价值:校长不断提高自身学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自《大学》《中庸》提出“慎独”以来,“独”逐渐成为心学主要论题。朱子以“独知”说明初萌的善恶意念,阳明以“独知”表达“知外无知”的良知本体,王畿以“独知”表达“与物无对”的良知统体,王时槐以“独几”表达本心不分有无的纯粹经验,刘宗周以“独体”描述统心性、本体即工夫的天命之性。无论哪种“独”,皆有“无对”的特征,但只有合体用、统工夫的“独体”才是真正的“无对”。从常识的独处发展到心学的“独体”,是心学表达终极本体和全体大用的思想高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代儒学殿军,刘宗周在学术上开浙东学术中兴之局;在道德上与黄道周并为明季道德完人。他继承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格物说”,倡导“慎独说”,成立证人社,与陶爽龄展开工夫与本体的论辩,力图扫除王门后学“以禅诠儒”的空疏之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慎独”是儒家传统的美德之一,通过阐述“慎独”与“诚”的关系发掘其深层的理论含义,并用以完善现实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延庆一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融入而不孤立”“自然而不生硬”“长效而不功利”的原则,提出以课程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科学、系统、长效。
  打好基础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引导教师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三是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四是完善课堂评价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慎独”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通过对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思考,用“慎独”理论重新赋予德育以崭新的认识,指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达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高校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其新的要求,其价值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分彰显,蕴涵的精髓在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中凸显了精神支柱、根本基础、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的效能,成为指导高校教师的科学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的首要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三观”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统领专业课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三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传统命题"文如其人"对当代写作具有多重启示:作者需在做人、学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宜以审慎地态度去"立言";应竭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断加强语言工夫的修炼以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在长期笔耕不辍的实践中发挥优长,逐渐形成自身的文风。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目前普通高校教师对不同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着其工作满意度。通过调研发现:(1)不同性别、年龄的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2)高校教师的终极性核心价值观包括自我取向价值观、成就取向价值观和社会取向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认可程度依次降低;(3)高校教师的工具性核心价值观包括开放性、尽责性、进取性和传统性四类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认可程度依次降低;(4)核心价值观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认同自我取向价值观和开放性价值观的教师表现出较低的工作满意度,而认同成就取向价值观和传统性价值观的教师则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自然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领导干部要取得最佳效能就必须在提高自然影响力上下工夫,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才能学识,努力做出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20.
“慎独”是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论者颇多。借助于出土简帛《五行》,“慎独”成为了近几年讨论的颇多的一个问题。安大简《仲尼曰》中,再次出现了这一个词,为过去学界的讨论成果,带来了新的冲击,似乎以往的各处“慎独”,不能融通为一。《荀子·不苟》中论养心之时曾经出现过“慎独”,虽然对“独”有所发展,但是和诚论联系在一起,表明其尚处于儒学思想脉络中。后来荀子在《修身》篇中有治气养心之术,但是再没有讨论“慎独”和“诚”。在《解蔽》篇中,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是一种治气养心术,此中的壹,和“独”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