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这个昔日落后的区域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代际关系逐渐转变.在许多关注农村养老问题的专家学者看来,代际关系改变势必将农村养老推向社会化.笔者深入农村实际,发现即使时代发生巨大变迁,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大多数老人的首选,笔者藉此对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境下对农村养老的影响以及养老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重建平衡互惠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条件。晋陕两村举办群众活动与全村性节日庆典的实践,显示出农村社会重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的探索与创造。新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较好地契合了农民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养老代际互动需求,成为一种易于实践的责任伦理,也使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代际关系更趋均衡互惠。村域社会内部紧密的良性社会互动,是养老代际"责任伦理"生产与重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必须自觉摆正经济建设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统筹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关系,统筹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关系,统筹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关系,统筹人口运动中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4.
促进教育公平是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并最终推动社会公平的主要动力.结合CHIP(2013)数据的整理结果,对城乡代际收入进行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城镇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与代际教育弹性系数均高于农村;教育对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比城镇更为明显;高学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高于低学历家庭.在城乡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6.
搞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必须打造群体;群体的生成,必须梳理代际,传承代际,打造代际。代际传承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措施,也是未来德育最重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搞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必须打造群体;群体的生成,必须梳理代际,传承代际,打造代际。代际传承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措施,也是未来德育最重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父母之间的资源与情感联系紧密。通过沿海工业区与内地农民工输出地的城乡追踪调查,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龄单身男工群体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源断裂、情感疏离的代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打工生涯早期的代际相对独立,成婚困难时期的代际冲突,成婚无望之后的资源与情感的交流停滞与关系疏离。这种代际关系的背后,是家庭化困境导致的代际间家庭目标的错位、家庭合作事务的缺乏、工作与生活空间的隔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纽带的断裂。这种代际关系显示了,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具有多重面相与多元路径。而大龄单身男工成为了一种脱离家庭合作的个体家庭,也成为了潜在的城市新困境群体。  相似文献   

10.
张锴 《华章》2013,(25)
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我们称之为代际关系,通常一代指20年左右,有时代际关系的两代也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多的,吃、穿、用、爱好、习惯、对新事物的观点等等,是很多方面的,而这些诸多的代际差异又叫多重代际差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沟。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 in a rural community. The Befrienders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aid homebound and isolated seniors who desired companionship and assistance in their homes. Young adults from the community and the local university were recruited to visit, actively interact with, and assist the seniors on a weekly basis. The collaborative work and processe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evaluation data from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农村普遍存在着贫困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要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与评估工作,旨在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的提高、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行为的改进等,提升社会中个人自身素质、生存能力,并提高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向上流动和社会层次的跃升。文章提出教育政策应具有个体主义、结构主义和关系主义三种取向,并提出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从人力资本投入、社会关系重建等方面提高贫困群体的学习意愿、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主流社会对于贫困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略论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结构的失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控制结构是“皇权与绅权”的二元式权力控制结构,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官僚政治相表里,十分稳定,使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超常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各种异质性因素增多,促使这一社会控制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绅权的显著扩张,地方军事化、匪化等各种大规模社会失范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产生的社会后果就是原有的乡村社会控制结构趋于解体,“国家-社会”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绅权劣化.这是中国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致使广大乡村社会逐渐陷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导致控制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方面,包括因政治危机和王朝鼎革而引发的国家合法性危机、转型期国家政权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士绅离乡与乡村社会权威痞化等.整个中国社会所遭遇的是全面危机,中国社会的重构已无法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 for all as a global agenda has particular repercussions for those living in rural poverty. By adopting a Bourdieusian framework to analyse interview data collected from fathers, mothers, sons and daughters in 10 rural Punjabi households, we expose the intersections of education, gender, poverty and rurality. The concept of a rural family habitus focuses attention on the collective, relational and dispositional worlds of such families. Three dimensions are used to analyse re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each narrative set: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dynamics; on-going gender dynamics; and, social dynamics within the rural field. The findings challenge the stereotyping and assumed homogeneity of rural families whose gender cultures and positive educational dispositions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gendered histories of parental education, their aspirations, and their social status in the rural field intersect with the changing gender relations which result from schooling, and the increasing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ducated and uneducated rural families.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家庭养老是通往这一理想的现实路径。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本文即以内蒙古五原县w村为例,在描述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蜕变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家庭内部调适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反馈模式”转变为“弱反馈模式”;在观念层面,“齐儿防老”正在过渡为“老人自养”。  相似文献   

16.
结合雄安新区建设的新探索,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审视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应注重从生产向度、空间向度和主体向度上推动未来城市发展。在生产向度上,未来城市发展要围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双向互动,以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为引领,合理运用资本力量;在空间向度上,要积极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群组团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主体向度上,要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和调整,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状与因应:怀化少数民族农村法律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为先导的农村改革,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农村政治社会关系。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制的日益完善,使得行政——政策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法律手段的运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社会环境、传统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五五”普法,广大农村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challenging the gender inequalities that exist in education and working life. It contemplates the kinds of discursive power relations that have led to gender equality work in Finland. In today’s conditions where equality issues are being harnessed more strongly to serve the aim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who actively seek change have succeeded in negotiating equality issues.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by conducting an analysis that makes clear not only the discursive power relations that shape gender equality work, but also how it has been possible for the work to continue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规范着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和谐与社会关系健康存续的支撑和保障。传统农村社会中家庭伦理主要是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这三伦因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辩证对待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理性积极调控相辅相成,应成为现代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