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HCO3和CH3COONa是2种常见的弱酸强碱盐,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这2种盐溶液,谁的碱性强?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NaHCO3的碱性强.因为H2CO3酸性弱于CH3COOH,而HCO3在水中的电离相对于其水解可以忽略,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所以NaHCO3碱性强.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2.
一、前提--有"弱"才水解 1.弱碱阳离子 H2O(?)弱碱 H 例如:NH4 H2O(?)NH3·H2O H 2.一元弱酸阴离子 H2O(?)弱酸 OH- 例如:CH3COO- H2O(?)CH3COOH OH- 多元弱酸根离子 H2O(?)级酸式酸根 OH- 例如:PO4 (3-) H2O(?)HPO4(2-) OH- 注意酸式酸根离子: (1)HSO4-只有电离HSO4-=H SO4(2-); (2)弱酸酸式酸根离子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如HCO3-: HCO3-(?)H CO3(2-)、 HCO3- H2O(?)H2CO3 OH-  相似文献   

3.
利用等浓度弱酸盐溶液的pH判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而证明对应弱酸酸性强弱,此方法仅适用于一元弱酸盐或多元弱酸正盐.多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pH由于受到水解与电离的双重影响,不适宜作为多元弱酸酸性比较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变量控制”角度理解“越弱越水解”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的比较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比例和阴阳离子的水解问题或弱电解质的进一步电离问题分析。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c(H+)>c(H2PO4-)>c(HPO42-)>c(PO43-)简析: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因多元弱酸的电离第一步是主要的,第三步是最难的,且三步中均有H+生成。所以:c(H+)>c(H2PO4-)>c(HPO42-)>c(PO43-)2.强碱弱酸盐溶液(在盐的水溶液中,电离是主要的,而水解是很微弱的)(1)一元弱酸强碱溶液,依据弱酸根的水解分析如: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  相似文献   

5.
福建莆田四中郭德翊说贵刊一九九一年第一期刊登汪集胜《酸越弱,它与强碱生成的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吗?》,我认为有两个值得商谈的问题:(1)K_h=K_w/K_a式的推导是从一元弱酸生成的盐推导来的,但在应用上是否一定要指明K_a是酸的哪一级电离常数?(2)如何正确理解酸的定义?是应用、理解酸性强弱与水解程度大小的关键所在。 首先,K_h=K_w/K_a式的推导是从一元弱酸与强碱生成盐的水解来的,它是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数的一般表示式,K_h的大小决定盐的水解程度的大小。从表示式看出K_h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K_a(因恒温下K_w是一个常数),K_a越大,K_h越小;否则相反。K_a又是酸的电离常数,若为一元酸,K_a只有一个数值;若为多元  相似文献   

6.
何秀玲 《成才之路》2010,(13):58-58
盐类的水解问题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对于此类知识的考点总结如下。 一、盐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的比较 判断盐水解程度的依据:水解产物(弱酸或弱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的酸性或碱性越强;若是多步水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可知盐类水解的关键是生成了弱电解质.(?)因此,盐中的弱离子(弱碱阳离子和弱酸根阴离子)一定要发生水解.一、盐类水解的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直是包括全国卷在内的各地高考的命题热点。题中常将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等结合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综合分析和定量计算能力。本文主要介绍解题中电离平衡常数的3种应用。应用一: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弱酸弱碱及其对应盐的相对强弱。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即K值越  相似文献   

9.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现结合一些典型例题对常见类型进行梳理,以明确解题思路.类型一单一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多元弱酸溶液分步电离,电离程度逐级减弱.如H3S溶液中:c(H2S)>c(H+)>c(HS-)>c(S2-).(2)弱电解质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双水解除外).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水解程度逐级减弱.如  相似文献   

10.
水解反应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弱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具体定。其中“弱弱双水解”是指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的水解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反应,那么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相遇是否一定发生双水解反应呢?在探讨Fe(OH)2制备的最佳条件时,往FeSO4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  相似文献   

11.
李有忠 《甘肃教育》2009,(13):62-63
盐类物质的规律: ①有弱电解质的离子必然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弱电解质,但程度较小; ②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③多元弱酸正盐弱离子的水解大于酸式盐弱离子的水解;  相似文献   

12.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几种技巧,以便同学们快速、准确地判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一、图示法快速书写质子守恒式1.质子守恒的概念以Na2CO3溶液为例,Na2CO3溶于水可电离出Na+和CO2-3,CO2-3是弱酸H2CO3的酸根离子,因而CO2-3可发生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即质子)生成HCO-3;HCO-3还会进一步结合H+生成H2CO3。除此之外,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都会与另一部分H2O结合成H3O+(通常仍写为H+)。  相似文献   

13.
大学无机化学和中学化学参考书都认为:酸越弱时,它与强碱生成的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我认为此提法值得商讨。 因为作为弱酸强碱盐水解常数的一般公式K_h=K_w/K_a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它是从一元弱酸生成的盐推导来的,所以只适用于一元弱酸  相似文献   

14.
Na2O2和NaHCO3是无机化合物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因为:Na2O2是我们认识的重要过氧化物,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一种有特征颜色(浅黄色)的固体,遇水、CO2、酸等物质反应生成O2,可用作供氧剂,而NaHCO3是典型的弱酸的酸式盐,既能水解,也能电离,是电离、水解试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有关等浓度的CH3 COONa与NaHCO3溶液pH大小比较的问题经常在各类试测题中出现,一般从HCO-3水解能力大于 CH3 COO-的水解能力进行分析,得出CH3 COONa溶液的 pH 小于 NaHCO3溶液的pH 的结论.然而,对浓度均为0.1 mol·L-1的2种溶液进行pH 测试时,结论正好与此相反,那么,是否可以将结论改为:浓度相同时,CH3 COONa 溶液的pH 大于 NaHCO3溶液的 pH 呢?笔者在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H2CO溶液中:c(H )>c(HCO3-)>c(CO23-).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 )>c(CO23-)>c(OH-)>c(HCO3-).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道题:“将相同摩尔浓度的三种盐CH_3COONH_4、HCOONH_4、NH_4ON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 答案是:HCOONH_4-CH_3COONH_4-NH_4CN。根据是:形成这三种盐的弱酸分别是HCOOH、CH_3COOH和HCN,它们的电离常数分别是:1.77%10~(-4)、1.75%10~(-5)和4.93%10~(-10),其酸性一个比一个弱。由于是相同摩尔浓度、相同阳离子的盐,所以,酸根所对应的酸性愈弱,因此,各盐分别水解后溶液的pH值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单一溶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单一溶质的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有:多元弱酸溶液、一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二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既能水解又能电离,判断时要记住:水解和次级电离的程度都比较小,多数弱酸的酸式酸根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例1求H_2S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关系。解析:H_2S属于二元弱酸,其电离是分步的,但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由于H_2S属于弱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盐类水解原理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2.盐类水解的实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盐类水解的结果:盐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4.盐类水解的条件:(1)盐必须能溶于水中;(2)生成盐的酸或碱是弱酸或弱碱(有弱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规律,掌握好这些规律能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样,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应用,也会优化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总结一下"强制弱":1较强酸制较弱酸1)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Cl、H2CO3、HClO:CaCO3+2HCl=CaCl2+CO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2CO3、H2SiO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