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辽阳市文圣区关工委以“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在永乐小学举行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①我们是光荣的“小红军”②向各路“小红军”授旗③这就是我们的旗帜④整装待发⑤“小红军”出发了  相似文献   

2.
初中课文《红军鞋》是一篇以红军鞋的作用为线索的记叙文。红军长征离开江西中央根据地时,根据地的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布鞋塞给“我”。从此,这双布鞋便被称为“红军鞋”。红军鞋在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被称之谓“量天尺”、“伙伴”和“救命鞋”。全文统计,包括课题在内,一共出现过十次。那么,这些特定环境里的特定称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冯锡英同志编写的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达标手册,在第19页第六题中的第3题有这样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每当我听到这样类似的话语时,我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思索,或许是同样表达了我的情感——“红军是最勇敢的,红军是最坚强的,红军是人民的英雄!”下面3个红军长征路上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能让每个人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易的,能过上今天幸福生活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红军战士“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明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似文献   

4.
红军之歌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小学地处当年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川陕苏区苏维埃,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在全国开展的“民族精神代代传”和巴中市开展的“争做红军后代”的教育活动中,学校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开展了“追寻红军足迹,弘扬红军精神,做红军好后代”的教育活动,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红军之歌。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长征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红军长征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准备的,是“仓促转移”。80年代后,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长征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我认为红军对长征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 一、从思想准备上来看。党中央在广昌战役后对红军突围转移即有所考虑,但主要限于上层核心领导几个人,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处在保卫苏区与突围转移两者犹疑不决的状态之中,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  相似文献   

6.
红军本色     
在中国革命史上,江西兴国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的兴国县就有8万余人参加了红军。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54位开国将军,因此被誉为“红军县”、“将军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几位健在的兴国老红军,重温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感受红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领略到不变的红军本色!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同龄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美好的心灵,有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关心同志的倔强的小红军。这个小红军,“黄黄的小脸”,“穿着破草鞋的双脚,冻得又青又红”,干粮袋里装的是“烧得  相似文献   

8.
秋白同志在《多余的活》中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他“心忧”的是什么?那时,红军正在长征,还没有安定下来。蒋介石调集所有兵力,要消灭红军。敌众我寡,随时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红军的长征”一节最后说:“第二年(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这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得不妥.  相似文献   

10.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熊式辉督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熊式辉在江西的统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以求史学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悲哀与悲壮     
这篇小说里有悲哀,也有悲壮。这悲哀和悲壮,凝成了一种动人心弦的情感力量。落难红军和他的战友“为解救大众而不惜牺牲生命”,一个乡民———落难红军和他的战友解救的对象、献身的对象,却心怀叵测地盯上了他身上鼓囊囊的皮包,把落难的红军当做了猎物。小说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一种强烈的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对读者的心理形成了有力的震荡。落难红军救了乡民的命,乡民却仍然对红军心怀恶意,甚至领着团丁去山洞里搜捕红军,对团丁提出“只要那个皮包”的利益分成。红军甘愿为乡民付出生命,乡民对此却毫无“感觉”,还冷酷地算计他,…  相似文献   

12.
“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八册16课《倔强的小红军》,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一件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细读课文重点段落的人物对话和叙述,理解人物性格,尤其是小红军的“倔强”,其表现就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之中。陈赓对小红军称呼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从“小红军——小家伙——小鬼——小兄弟”。 故事开头,陈赓“忽然看见前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党对红军干部哲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视。通过对红军干部哲学素质的培养 ,使红军干部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提高了他们明辩是非、反“左”反“右”的能力 ,增强了红军队伍的战斗力 ,为反“围剿”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第四册《我们也要当红军》一、难点分析(我们也要当红军》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增加对红军队伍的了解,理解两个穷孩子为什么要急切参加红军的那种朴素的阶级感情。由于课文的内容距今天儿童生活较远,学生对某些句子的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难点突破课文第二段“他们满头大汗,跑到毛主席面前,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的红军首长,恳切地说:‘伯伯,我们也要当红军,收下我们吧’!”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①“我们”是谁?②为什么要当红军?③为什么要加一个“也”字?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习》2004,(9):18-18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义的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攻克黄安县城。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一幅对联,其中有一句:“苍生济济拥红军。”用红军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1928年5月23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1930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国红军指挥问题》通知,统一了各地红军的序列和番…  相似文献   

17.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彝区时,居住在冕宁县彝海附近的彝族毕摩沙马马海子积极参与刘伯成与果基小约达的“彝海结盟”活动,和他的叔伯哥哥沙马尔古一起主持了刘伯承与果基小约达“彝海结盟”的宗教仪式,并且积极主动地护送红军过彝区,他为“彝海结盟”和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鲁恩平  游猛 《贵州教育》2012,(8):49-F0003
永和小学坐落于红色革命老区瓮安县永和镇垛丁村,这里有著名的“垛丁关红军战斗遗址”,是铭刻当年红军长征过瓮安浴血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反“围剿”中写下的一些打油诗,辛辣地讽刺了敌人“围剿”失败的惨状,表达了红军战士取得作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1930年12月3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全歼张辉瓒率领的敌18师9000余人。战斗结束以后,红军战士在万功山的一片油花林中,发现了一个胖乎乎的家伙,他上身紧裹着一件士兵的棉衣,下穿的黄哔叽裤还来  相似文献   

20.
教学“红军长征”或进行红军光荣传统教育时,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啥没有红三方面军? 大家都知道红军有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为啥没听说有红三方面军呢?党中央原来是打算成立红三方面军的。1933年秋中央军委计划把红军第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但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组成“北上抗遣队”走了,一部分跟红一方面军长征了。这样,成立红三方面军的计划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