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装备与器材"栏目选题计划(2012年第7~12期)(一)自然来稿:自选内容进行撰写。(二)专题征稿:目前,针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而言,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如,一批传统的体育器材被"弃用",并占用了器材室大量的空间,成为体育教师眼中的"鸡肋";自制的器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功能单一或者说功能开发不足,甚至在一些检查活动结束后即被"束之高阁",造成了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器材室缺乏合理的规划,器材没有得到合理的保养与维护,导致器材使用寿命严重缩短……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别策划了以下专题:  相似文献   

2.
<正>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制约,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其实,借助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如,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开心农场"游戏带来的启示,合理地规划了班级活动区域,使每个班级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学校图书室得到了启发,参照"图书流转"统筹配发器材,实行"班级流转",提高了器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器材保管员的工作负担……在此,笔者仅就项目整合和以赛促练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严"——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爱惜体育场地器材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器材不能坐,哪些器材不能在地上磨擦,哪些器材不能用利器刺,哪些器材不能在表面划,哪些器材不能过度用力地拉、折、拌、击和打等常识;及时借还器材,确保借出器材不流失、损坏;对违犯规定的学生或班级轻则批评教育,重则赔换器材。例如:上球类课时不准学生坐在篮球、足球、排球上,不准用利器刺球的表面、不准把球往菱角锋利的物件投抛,以防球  相似文献   

4.
<正>一、闲置体育器材多功能开发的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器材属性分析——属性与活动关联性——实践器材多用性。第一,器材属性分析。属性即其固有的性质,是对器材性能和特点的分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器材,拓展器材的用途,为器材的多功能开发与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属性与活动关联性。探寻器材属性与其他体育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利于不断拓展思维,拓展器材的用途。第三,实践器材多用性。根据体育器材属性和其他体育活动特点建立关联性,研究再利用策略,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完善"的过程,提高闲置体育器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的后续维护经费缺乏;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体育设施及器材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公用体育经费被挤占,且随意性较大。从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设立专项经费,扩大"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范围及受益面;西部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正>排球传、垫球过网是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其场地器材设置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设计与布置,收到了学生练习密度与场地器材利用率"共生"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的设置场地器材:发球区为排球场一方3m线中部2m×2m的区域;落点有效区为对方场地3m线后3个长6m、宽2.6m的区域;网高分别为2m(男生)和1.8m(女生,见图1)。  相似文献   

7.
<正>合理开发不同器材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接力棒是各学校比较常见的器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接力棒充分利用到游戏中,设计了"夹饺子"游戏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回顾:"我来"、"我也来"……这是在今天体育课后整理器材时发生的一幕,看着那一只只高举着的小手,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小脸,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些学生们正在做什么吧?这还得从课前的一件"麻烦事"说起。那是一节投掷课,所用器材较多,而第二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西部地区很多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正常课堂教学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学校建设后多余的"四分胶管"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经过长期实践,在教学中围绕"四分胶管"制作了一些器材,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学校每年都要增添大量的篮球器材,以补充每年在课堂教学中消耗掉的篮球。几年下来,废旧的篮球在体育室堆积如山,每次进体育室看到这堆"小山丘"笔者心里就犯愁。那么能否让废旧篮球"一物多用"呢?"一物多用"是指除器材本身固有的功能之外,利用视角转换,运用发散思维,发挥其多种功能和用途,以此做到物尽其用,服务教学,从而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通过几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1:素质练习课上,A眼含热泪说:"老师,我没有跳绳"。"什么?没有跳绳?体育委员怎么领的器材?""我是按你给的器材表领取的器材"。"我不是让你领取50根吗?为何少一根?""是的,领了50根我们班50人,因小A前几天感冒在家,今天刚回来"。"什么?那你为什么不报告?"教师斥责道。"你是老师,你还不知道我班人数吗?"体育委员嘟囔道。"器材没领足,你还敢顶嘴……"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场地少、器材少等现象。由于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体育课尤其是篮球课,基本成了"篮球小子"的天下,每节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设计的亮点1.器材的组合运用是有效教学的桥梁。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了较为经济的沙包、A4纸、彩带作为器材。将这3种器材进行了交叉式的组合运用,使得3种器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从一定程度上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2.游戏的巧妙运用是激发兴趣的手段。在"揪尾巴"游戏的学练中,让学生进行热身;在甩"响炮"、掷"飞机"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  相似文献   

14.
问:活动场地小、器材短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怎么能保障?更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就要不断更新器材,除了正常购买,应该如何保障体育大课间的器材供应? 答:每天上午25 ~ 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上一节体育课,或者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即为满足"每天一小时"的要求.因此,在开足体育课时的前提下,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了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关键.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场地和器材问题,但完全没有场地器材的学校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也属个别现象而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从场地和器材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场地狭小条件下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许多场地狭小的学校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在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简要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改变质地,提高安全系数案例:1节水平二(四年级)的实心球课中,一位教师利用废旧报纸包裹住2个沙包,再用透明胶带缠紧,制作成简易"实心球"用来进行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效地降低了硬质实心球可能带来的危险,学生参与热情也得到了提高。剖析:一些教材,由于器材质硬物重,如铅球、标枪和实心球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初学者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学习本案例中的做法,根据危险器材的特点和动作技术要领,巧妙地自制较为"安全"的器材,既能降低危险系数,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自制器材或选用替代器材  相似文献   

16.
<正>对株洲市城区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株洲市城区小学器材配备与《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的数量标准差距较大;器材质量较差,损坏严重且维修不及时;器材数量少,上课班级多,器材成人化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职器材管理教师等问题。建议株洲市各小学要重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器材,保证器材质量;教师正确指导使用器材,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错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器材室扩建,其中部分简易及自制器材被搬放到体育室走廊上,几天后有老师说体育器材被人动了,张老师立即对器材进行了清点,清点后发现部分自制磁铁飞镖不见了。这批磁铁飞镖是一位老师公开课的自制器材,公开课结束了,这部分器械也已经被闲置了几个月。说实话它的经济价值不大,可能是几个小调皮鬼"借"去玩了,有同事说:"就算了吧!"我没开口,但事情的发生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布条具有既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的特性,在体育教学中是一种"一物多用"的"器材",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它,不仅能替代多种器材开展许多趣味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第10期(最佳投稿期:2007年8月20日前)"一点心声":我与校长的故事;"点击课改":热点问题研讨;"点点新意":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系列之十五:低单杠;"点子下载":教育要有"法";"点子中标":器材的妙用系列之二十八:课桌与板凳  相似文献   

20.
<正>一、加法创新游戏时,可以通过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添加器材、人数、游戏规则、时代潮流元素、乡土元素、废弃物品等达到创新目的。1.器材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体育器材、伴奏音乐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往返接力跑"游戏中,可以添加球、体操垫、体操棒、跳绳、橡皮筋等器材;在"丢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