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真正值得你细细地讲述”。(弗莱《受过教育的想象》)——这故事就是一个民族的神话。文学的发展已经证实:在不同时代的审美观照下,同一个神话会放射出不同的光彩。荣格说:“一个氏族的神话集是这个氏族活的宗教,失掉了神话,无论在哪里,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总是一场道德灾难”。(《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当然,“寻根意识”决不是一窝蜂地粘附于古代神话,但是,用  相似文献   

2.
先秦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几千年的宗教文明,皆与这一时期的奠基有着根本的关系。古代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一种较高等级的宗教形式,较之原始宗教,它增加了极其宝贵的伦理内容。五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转化;夏商完备国家机器的建立,使古代宗教得到充分发展,臻于成熟;西周宗法制,为古代宗教伦理化提供了沃土;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的解体,氏族政权衰落,诸子理性学说出现,中国思想走出古代宗教,进入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大女神崇拜反映了人类女权制时代的状况,研究大女神崇拜有助于理解原始思维和原始宗教,但大女神在世界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几近绝迹。本从古代神话中试图寻找、剥离、确认大女神,并涉及其崇拜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在西方学界再起热潮,大量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出现,各种理论和方法相继被用到古老的神话文本的解读和研究之中。从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希腊古典神话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趋势:主题学研究、人类学或者宗教人类学研究、哲学研究、借助考古学的考据派研究和谱系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理性数学的哲学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神话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最初解释;不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批判,批判产生理性;人类开始摆脱神话的理性思考,产生了古代自然哲学;理性数学是作为古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而产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和理性数学的产生是商业经济、民主政治、人性宗教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起因是对不同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中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话回归”是20世纪世界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现代主义学中尤为普遍。其中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和鲜明的宗教色彩,极具独创性,同时也很能代表20世纪现代主义学的这一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该文认为,师教经典中的文学即师经文学。师经文学实为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它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师经文学还是研究壮族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观念、古代的生产生活等的重要资料,具有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学中有这样一类作品,它总是热衷于描写神仙鬼狐无条件地嫁给穷苦的农民、商人、知识分子之事。追根渊源。我们发现它们是由牛朗织女神话演化来的一个原型,仙女下嫁穷汉原型。它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想象和幻想。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古老的文化传统都离不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如果从追溯学的角度看,科学分离于哲学;哲学催生于宗教;宗教和艺术孕育于神话。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文化源头的神话日趋边缘化。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科学作为一种认知表达,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哲学发展到近代,力图从世界观高度融科学之真、艺术之美和宗教之善于一身,从而逐渐获得了人类文化的统帅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民族,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一元一体格局转型。在对民族主义思潮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民族观,并探讨了建设中华民族,弘扬中华主义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三娘子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一位杰出的蒙古族女政治家。作为蒙古可汗俺答、黄台吉、扯力克三代统治集团中的中心人物,她为维护和发展蒙汉友好关系,促进蒙古地区的社会进步及边疆与内地的进一步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真真意义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4.
龙佩林  姚湘莲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5):119-121,124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民族文化旅游的客源动机,以及民族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民族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同时,应坚定不移地坚持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5.
Education and Nationa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argues that nationality and national sentiment have been, until recently, neglected concepts in liberal, as distinct from conservative,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t claims that, appropriately detached from nationalistic ideas associated with the political right,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entiment as an educational aim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liberalism and, more strongly, may be desirable for reasons of person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as well as for redistributive reasons. The paper then explores issues to do with British nationality in particular, arguing for a remodelled conception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one; and finally it looks at curricular im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British context, of aiming at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sentiment within a libe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 397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在年级阶段 (小学和初中 )上除了成就动机和注意稳定性外 ,各种非智力因素不存在显著性水平的阶段差异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达到非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民族的跨文化比较上 ,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发展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除了学习责任心外 ,其他因素以及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是新疆高校为培养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双语人才而设置的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文化教育日益重要、羌文化亟待抢救式保护的趋势下,羌族地区仍然存在羌文化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羌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未得以实现,羌族地区羌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数量不足、深度不够、缺乏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应通过拓展羌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丰富课程结构、重视潜在课程、关注教师等措施,促进羌族地区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20.
族称的衍变与仡佬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尊严和文化个性,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交流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构成新的文化规范的动态过程。从仡佬族先人濮人到濮僚、夷僚到仡佬的民族称谓变迁中可以看出其文化变迁是在贵州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合成体的过程。因此,探讨仡佬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对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