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发展是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发展理念。本文从阅读教学、教材插图、思维想象等方面来探寻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审美激情的方法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和探究审美能力,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生语文审美感培养对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方法,活化课程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审美观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态审美逐渐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本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理想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并引导语文教育走向生态化审美之境,创造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应该认真开掘以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本文较为详尽地挖掘了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内容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语文教师所公认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创造美的能力一那么.敦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该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效地获得更新、更多的知识。另外,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审美源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语文各种信息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一、钻研教材,发掘“美”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0.
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教育是否成功。语文教材中的典范作品,蕴含着极大的审美价值,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传授语文的知识及技能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还应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达到艺术化的境界,现代语文教学迫切需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基于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简要探析,旨在能够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些许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语文,天然地承担着审美的功能,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情趣是语义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唤起学生对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深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大纲把美育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发掘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我把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美育结合起来,并努力与学  相似文献   

14.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健 《河南教育》2005,(10):22-2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近似于质朴的原始情感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审美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情感教育。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统一体。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语文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在教学实践中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可达到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的效果。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能动的审美、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7.
郑红 《学语文》2006,(6):52-53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文凯 《考试》2009,(3):46-4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徐小林 《考试周刊》2010,(55):47-4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