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他从一名采油工成长为地面工程师,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创新能手。他先后发表了110项科研成果,申报国家专利10项,对外发表学术论文5篇。他坚持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大胆创新,就能超越自我,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就是新时代矢志追求技术创新的石油人——段福海。  相似文献   

2.
他从一名采油工成长为地面工程师。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创新能手。他先后发表了110项科研成果,申报国家专利10项,对外发表学术论文5篇。他坚持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大胆创新,就能超越自我,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就是新时代矢志追求技术创新的石油人——段福海。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4.
原题:一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21mv2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  相似文献   

5.
考虑地球自转效应时,一般理论力学教材中,依据非惯性参考系中北半球自由落体的动力学方程,略去ω的高阶项,给出自由落体的东偏值。利用解析的方法求出北半球抛体的运动学方程,并自然地得到自由落体的东偏值。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3,(7)
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创造了世界最高跳伞纪录.他在3.9万米的太空边缘,从氢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成为首位超音速自由落体的跳伞运动员,速度最高达到1118.3米/秒. 虽然这次跳伞活动最终成功了,但这个过程中,鲍姆加特纳历经了五个致命风险:  相似文献   

7.
极限运动2012年10月14日的时候,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身穿特制宇航服从近乎3.9万米的太空边缘跳伞,整个下降过程历时4分22秒。最终菲利克斯平安降落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指定地点。在此次事件中他创造的载人气球最高飞行、最高自由落体、无助力超音速飞行等多项世界纪录还有待国际航空联合会的认证。  相似文献   

8.
孟祥东 《物理教师》2007,28(4):57-57
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测试卷Ⅰ,选择题第20题,题目如下: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21mv2.(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考试结果,一大部分考生选择了答案(A),原因是他们认为,在人起跳的过程中,据动能定理得,地面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动能,即WN=21mv2.而标准答案给的是(B),即地面对人做的功为零.原因是…  相似文献   

9.
一、好奇心——科学探索的导火线“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童年时代的瓦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牛顿对这个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感到惊奇。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在念中学时就曾想到这样的问题:“假如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跟着光波跑,那么他不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磁场中了吗?”这些被常人看来极其平常的现象或问题却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由于瓦特对壶盖跳动之因的好奇,导致了他所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在苹果落向地面的启示下,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自由落体”的规律。爱因斯坦对他自己的问题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沉思”后,确立了狭义相对论。好奇心,是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和求知的强烈愿望。爱因斯坦曾把他的科学成就归于来自“研究问题的神奇的好奇心。”他说:“推动我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个自由落体与碰撞相结合的问题进行剖析,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与地面碰撞之后,不断反弹跳起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再将问题推广到一般形式,给出相应的变式并分别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伦纳德.达.芬奇是一位画家,他是一位从没有人可与之相比的画家,是一位在艺术创新方面从没有人可与之相媲美的画家。没有一个画家像他那样更深刻地领悟如何用一种我们称为艺术的奔放的风格赋予一个平面肖像神秘的色彩。但是伦纳德远不只是一个画家。在哥白尼之前,他曾写道,是地球在转动,而不是太阳在转动。在伽利略之前,他记下了这样的事实:自由落体必然随着它下落的距离而加速,他建议用一个摆来调节钟,极力主张用放大镜对准月球。早在牛顿之前两百年,伦纳德就在地球吸力和物体运动的研究方面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以致于…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20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D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第20题中,所给的选项是针对地面对人的冲量和地面对人做功两个问题而论述的。笔者对所给的四个选项有不同的见解。原题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21mv2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所给的答案是选B选项。现对题目所给的答案讨论如下:本题要考的知识点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中自由落体一课,分析了传统教学中打点计时器法和频闪摄影法两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介绍了通过手机慢动作视频录制探究自由落体规律的新的教学处理方式,实验中通过利用手机慢动作录像记录物体运动路径、运用Camtasia Studio8软件采集数据和Excel软件分析运动规律,克服教学中自由落体过程可视化较弱、实验数据和结论相差较大的难点,以达到形象、直观、准确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球仪风波     
薄睿宁 《科学启蒙》2013,(3):98-100
“真倒霉!”我看着72分的地理试卷,一下子就把手里的地球仪恶狠狠地向地面摔去。可怜的、无辜的地球仪变成了“自由落体”,然后,竟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粉身碎骨”,而是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6.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分方程”一章中,有一道关于自由落体的例题。它是这样的:设地球半径为R,物体离地心高度为l(l>R),无阻力自由下落,其初速度为0,求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外推法。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时,因为当时实验水平所限,无法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论断,只好求助于间接证明。由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做匀变速运动,外推到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外推法”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但应指出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都要经过实验的证实才能得到承认。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推理方法有较高评价,他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笔者通过几道典型案例题的分析,阐述"递推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巧妙运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效率.1"递推法"在自由落体相关问题中的效用分析例1小球从180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反弹的速度是碰撞前速度的1/2,试求:小球从开始到最终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多少?(g取10 m·s^-2)  相似文献   

19.
旅行开始 星期五的早晨,我与爸爸妈妈乘车去哈尔滨游乐园.真是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雨来.望见售票厅那儿挤满了人,我和爸爸妈妈只好到附近的餐馆去躲雨,顺便吃顿美餐.雨渐渐停了,空气清新、湿润.爸爸妈妈拉着我急匆匆地去买票.他们给我买了一张"一卡通",价格可真实惠,130元就可以不限次数地体验28项游乐项目,还可以免费体验一次自由落体呢!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自由落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规律探究过程的生动再现,让学生在创新思维、逻辑推理、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有所获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