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年前,她怀着失去丈夫的无比沉痛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工友,无微不至地照顾年幼的“留守学生”;9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全校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她很平凡,平凡得像平静的湖不能激起细微的波澜,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勤杂工,竟然被评为“蒿坪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她就是湖北丹江口市蒿坪镇中心小学女生宿舍管理员陈世容。  相似文献   

2.
输·赢     
喜讯传来,我们班的王珊珊同学被评为“县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了1这一年来,她一直是同学的“小老师”,我的好帮手。荣誉当之无愧属于她。当我郑重地把大红奖状呈给王珊珊母亲时,她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奖状?老师,你来得正好,我要向你告状!”我懵了:“告谁的状?…‘告王珊珊的状呀。”我简直难以置信了。  相似文献   

3.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玉霞 《家庭教育》2007,(3X):35-35
女儿测测今年5岁了,闲来无事,我常常会教测测念念古诗,学学简单的字,可这孩子总是分不清“大”“小”“上”“下”这些简单的字。恨铁不成钢的我一见她这么几个简单的字都认不出就气不打一处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23日,中国近代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了。她就是宋美龄,宋氏家族手中的王牌,孔家智囊的筹码。她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被誉为“改革的旗手”:她参与组建了中国航空部队,被称作“中国空军之母”;她更以其迷人的风采和魅力赢得了美国的支持,被赞为“最值钱的演说家”。  相似文献   

7.
《甘肃教育》2006,(3A):64-64
她本科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她曾是北大、复旦BBS“鹊桥”版的红人,“做媒”是她最大的爱好。她的妈妈和奶奶也是老家有名的“媒婆”。两年前,她创办了“世纪佳缘”婚恋交友网站。去年毕业后她没有找到工作,便在自己的网站做起了专职媒婆。  相似文献   

8.
退步向前     
结婚10周年纪念日,我送妻子一件“礼物”——“看我上课”。这是10年来她第一次看我上课。课后,她还我一件礼物——“一张照片”。照片上再现着我站在孩子背后,躬身退步,逐一指导他们写字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仁”、“义”、“忠”、“信”是儒学中的精华之所在,她不仅对中华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而且之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当代商业活动中,不论是对优秀商业人材的培养,还是对良好商业化的形成,都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记数的故事     
冯惠愚 《广西教育》2006,(7C):56-57
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的小宝宝坐在车窗边,她正在教她的小宝宝数数呢。她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几呀?”正在咿呀学语的小孩望了望妈妈,答道:“一”。妈妈伸出了两个手指问:“这是几呀?”小孩想了想答道:“二”。妈妈又伸出三个手指,小孩犹豫了好一阵,回答:“三。”再伸四个手指时,小孩答不出来了。在这个小孩看来,那些手指实在太多了,他已经数不清了。其实,能数到三,对一个黄口孺子来说,已经很不简单了。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6,(9A):13-13
1956年,霍懋征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  相似文献   

12.
“在你立足之处,深挖下去,一定会有清泉涌出。”这是许昌市建设路小学教师尹渊渊的座右铭。这句话不仅写在她的床头案边,铭刻在她的心中,更深深体现在这位27岁的园丁从教8年来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尹渊渊在工作中首创了“绘画日记”教学法,并在教学之余创作发表了3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她的青春在平凡的讲台上熠熠闪光,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叶薏 《成长》2006,(8):58-59
我们的舍管阿姨叫刘建明,比起名字,她的年龄更扑朔谜离。每天在宿舍楼出出人人的女生都甜甜地和她打招呼:“阿姨好”,“阿姨吃饭了没?”但这么一声“阿姨”,却叫她怒火丛生,她很委屈自己才27岁就被我们天天叫阿姨。我大力惊讶,好在没大叫:“我以为你至少35了呢。”尽管如此,除了我没几个人知道她是生活中可怜的小猫。  相似文献   

14.
她是爆红的话剧《蒋公的面子》的“传奇”编剧.所描写的是70年前的知识分子的轶事与人性。遣洞造句之“文”,引经据典之“深”,一度让不少观众大呼“听不懂”;舞台上.她是那个说话不紧不慢,有理不在声高的“时太太”;  相似文献   

15.
徐高峰 《学语文》2005,(5):46-46
《触龙说赵太后》(见高中语文第一册)“念悲其远也”一句,课本注为:“为她远嫁而伤心,念,悲伤也。”按此解释“念”“悲”当为同义词。其他文献对这句话的解释均与课本不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惦念着她而且伤心她远嫁于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解释为:“心里惦念着她,伤心她远嫁于外。”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臭朋友”。她哟,“臭”得要命!老是缠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吃饭跟,睡觉跟,连上厕所也跟,你说烦不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母亲颂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  相似文献   

18.
60后老班王芳芳带着90后的高一(2)班,她是“与时俱进”的老园丁。不但听得懂什么是“雷”,什么是“囧”,还是后现代主义青春心理学的教母。  相似文献   

19.
溪水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哀怨的抒情山歌。  相似文献   

20.
李凤 《家教指南》2003,(8):25-26
一位读者朋友来电话咨询,近来发现14岁的儿子说话“怪声怪调”,通过和同事聊天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变声期”到了,同事还告诉她在这一阶段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孩子就是“公鸭嗓”。这位家长很着急,她急于想知道在孩子的”变声期”家长应该如何做。青少年无论男女,一般在14—16岁期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与孩提时代不同,声带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一特定时期称为“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将持续半年至一年。人的发声器官是咽喉部,喉的结构十分精巧,由软骨构成喉的轮廓,里边有声带,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舌、齿同时配合,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