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意蕴。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认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小康""、和谐"的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明荣知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既有精华又存糟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的今天,如何把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和谐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色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事求是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承并超越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并发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饱含着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每次在讲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我都会以三个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什么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有什么联系?当我抛出问题后,我总是会看到同学们迷茫的神情。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一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培养青少年时代精神,做“四有”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民族文化精神与青少年时代精神的培养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当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着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在实践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大学生荣辱观,构建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8.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9.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备受鼓舞。在报告中,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水墨画以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墨色变化之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虚实相间之美为众人所喜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精神根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精神融入中学地理课程的路径,在地理课程中实现用中国精神文化浸润、滋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地...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记载于传世经典,践行于历代英贤.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与当今时代精神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使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大同理想,正在变成越来越清晰的社会现实.当今时代,讲好传统文化,不只是吟唱诗文、训诂经义,必须扣紧时代脉博,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传世经典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贯通,以当代实践洗涤传世经典之蒙尘,使其思想愈加光辉;以经典所承载的不朽思想滋养当代之人民,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归依,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这样的大业,是由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优秀的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人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传统、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传统。它们对于今天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弘扬这种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国大学校训使用的高频词语。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继承了岳麓书院务实求是的教育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特质,接引了西方文明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党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其特质和内涵在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成为湖南大学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校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当前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和校训教育活动,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特色引领,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社会道德应当在优良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给以继承和发扬。但由于过去种种错误的认识,中华传统的美德却一度被忽视。 我们从学习中认识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中固然有不少糟粕,但其精华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这就坚定了我们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信心。实践表明:把传统的民族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构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这样的大业,是由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传统、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传统。它们对于今天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弘扬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使其为我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和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植根于优秀的齐鲁传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政治优势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必须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功能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应当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指出:“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