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维护时,越来越多的公共视频监控手段被使用。在我国,街道、超市、机关、学校、医院、电梯、公交车……摄像头随处可见,人们的活动随时随地都可能处于摄像头监控之下。同时也因为科技发展所带动的社会进步,人们的人权保护意识愈加强烈,其中,主张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有关视频监控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大幅增加。有这样一则案例:某铁路小区的东侧围墙与西侧住宅楼之间的甬道较僻静,小区物业公司在那安装了电子眼实施24小时监控,2010  相似文献   

2.
木易 《陕西教育》2008,(6):72-72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相信不少老师都会对此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不过,在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不仅越来越普遍,很多时候,安装摄像头的要求居然来自教师,因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学生课堂捣乱的“铁证”。  相似文献   

3.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相信不少老师都会对此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不过,在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不仅越来越普遍,很多时候,安装摄像头的要求居然来自教师,因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学生课堂捣乱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李茂 《教师博览》2008,(8):44-45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相信不少老师都会对此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不过,在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越来越普遍,很多时候,安装摄像头的要求居然来自教师,因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学生课堂捣乱的“铁证”。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7)
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相信不少老师会对此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不过,在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不仅越来越普遍,很多时候,安装摄像头的要求居然来自教师,因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学生课堂捣乱的"铁证"。  相似文献   

6.
高点行人检测是在火车站广场最高处或者大型广场的制高点安装摄像头,不同于传统监控的5~10 m的监控高度。采用安装高度超过30 m的摄像头,实现实时统计指定区域的人数。由于摄像头位置高,覆盖面广,可以做到大面积布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场景中行人占得像素很少,这就为统计人数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高点监控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背景建模和帧间差分法相结合的高点行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独使用背景建模或者帧间差分法检测效果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7.
给教室安装网络摄像头,这一做法虽然曾有多位教育人士反对过,但我却非常赞同这一做法。给教室安装网络摄像头,至少对于今天的教师、学生来说并不会像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农业自动化程度,设计一款柑橘采摘机器人.机械结构由串口舵机控制的六轴机械臂和履带车底盘组成,在夹爪处安装双摄像头分别实现无线图传、柑橘识别及定位,在摄像头集成板上设计光照检测和灯光控制电路对识别环境进行自动调光.设计了遥控手柄,可对机器人进行手动控制和参数校正,采用PID算法和运动学逆解并通过与摄像头通讯实现目标自动抓取.反复实验验证表明,该柑橘采摘机器人抓取成功率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我们设计了 一种使用无线LORA技术控制的通航飞机泊位引导小车,它安装了一个4G摄像头及LED交通信号灯模块,4G摄像头负责采集飞机前轮与停机线位置的图像数据并通过4G网络将之发送至飞机维修人员手机中.飞机维修人员可根据发来的图像信息,通过用LORA模块将泊机信号发送给LED交通信号灯模块的方式对飞机进行远程泊位指引.该小车系统维护成本低,适用性强,可以应用在通用航空器泊位引导场合.  相似文献   

10.
正摄像头(Camera)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实时监控等方面。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摄像头的频率却较低,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现象。为此,笔者将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开展了一系列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摄像头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一、摄像头的特点1.体积小,携带方便。摄像头的体积一般较小,因而携带非常方便。2.使用简便,价格便宜。摄像头一般都有USB接  相似文献   

11.
邓玉娇案引出了我国当前评价司法公正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标准还是法律标准?相当于评价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具有确定性、技术性和客观性。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观念——“客观真实”、“实体正义”与“保护弱者”,坚持评价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法律真实”、“程序正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在讲授法学课程时,“理”、“律”、“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往往被任课教师所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讲授应用性较强的法学课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理”、“律”、“例”很好地契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则考验着任课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课程整合后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方法有待改革。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律基础教育部分的法律规定(条文)和法律体系等归于“形”,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归于“神”,并明确提出法律基础教育重在传“神”。结合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重点,意在着力传“神”。  相似文献   

16.
秦国是在商鞅变法后,才实现国富兵强的。对于推进这一变革的中坚力量“秦律”,却被后人用简单的“严苛”两个宇笼统概括。但随着对秦出土文献中所记载法律条文的仔细认识,学者们发现秦法并非“严苛”二字所能涵盖的,泰统治者在依靠法律手段的同时。已认识到道德在保障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并开始尝试利用法律手段把这种作用予以合理推进。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若干概念释疑——《物权法》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物权法》相关概念的解释,应当立足于文义解释,结合其他解释方法探讨其意义。比如,财产“利用”包括物权性的和债权性的利用关系,《物权法》所规范的财产利用关系以及主要限于物权性的利用关系;查询物权变动登记资料的“利害关系人”也并不限于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对财产的“处分”,应当具体分析,它可能包括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处分,也可能限于法律上的处分甚至仅仅是转让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8.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革新"五重五轻"的观念,向重视法律应用能力的卓越教育培养理念转变;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的"五个梯次"人才培养格局;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两个"基地"、四个"平台"和八个"专训"为内容的"248"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实务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实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所组成的"四方评价"闭环系统。  相似文献   

19.
清末"礼法之争"在实质上导致了中国法律的转型,开启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所倡导的"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变化思想,得到有力的实现。通过对"礼法之争"前后两则判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清末司法官员在实践层面扬弃法律传统、促进法制现代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合同法》第44条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创造了“法定”未生效合同的概念。伴随着合同信赖系数的递增变化以及公益权衡下的行政裁量行为的介入。为“法定”未生效合同提供了正当性依据,通过作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先决条件的批准、登记行为的来源、性质、溯及力等问题的考察,来展现公法行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影响。以此辰开后续对“法定”未生效合同解约救济和损害赔偿的全面考察。最终,在概念体系上形成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