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朱子理学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本文将朱熹的一些诗歌和诗论放在宋代诗史发展的大背景里,并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评述.以阐明朱熹诗歌无论是在构思技巧上、表达手法上、内容意境上,都是成就非凡的,而且是集宋代理学诗之大成。作为理学诗派的代表呈现在宋诗发展史上,为宋诗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也为理学家阐发义理道德开拓了一块新阵地。  相似文献   

2.
宋末金华朱子后学何基、王柏、金履祥等人以朱子理学道统传人自居,他们不仅推广朱熹理学,对诗文也发表了很多意见,表现出了鲜明的理学色彩.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诗说理、以理解诗,以濂洛道统的义理诗为风雅正统,片面发展了朱熹诗学思想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朱熹倾四十年之力而著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第三座高峰,通行宋之后八百余年.朱熹以理学为指导,在义理解诗的基础上,尊重诗文本身,将义理与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阐释实践,是其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人们熟知的朱熹《观书有感》绝句。朱熹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作诗不忘颂理。这首诗中所有美妙的意境,全是烘托“理”这个“源头”的。朱熹认为,理是世界本源,它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纯粹无瑕,是众妙之门;而书,五经四书,则是圣贤心心相传的义理表述。所以观书能够体察义理的清妙,涵泳源头之活水,因而读书是  相似文献   

5.
朱熹经学阐释的特点是通经以明理。中国传统经学的“权变”思想是朱熹注重义理阐释的经学依据,朱熹正是以此为思想基础.综合汉学与宋学,创新儒家经典,从而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相似文献   

6.
宋代楚辞研究上承汉代,又受到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儒学色彩。宋代的楚辞研究更重视义理的阐发。比较重要的研究者有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  相似文献   

7.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朱熹理学对徽商的影响,虽然强固了这一商帮的封建性,消弥了其作为“变革性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朱熹理学的精粹,塑就了重视商业理性、有高尚人文理性追求的一代儒商。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都值得认真探析。  相似文献   

9.
浙江的严州在地缘上与徽州相近,在血缘上与徽州相连,在风俗习惯上与徽州相似,是朱熹理学衍流深远的重要地区之一。严州地域上的优势、朱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学识、学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严州朱熹理学盛行的主要原因。朱熹及其学说对严州理学发展的贡献,一是促成了严州地区理学学者群体的涌现,二是推动了严州"习理"之风的形成,三是影响了严州当地的礼仪制度与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一康熙的哲学思想是理学思想.理学亦称道学,人们以宋儒讲论事物所以如此之理,兼及性命之说,大异于汉儒训诂注释之学,故谓之理学.周、邵、张、程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朱熹集其大成.但因朱熹认为"性即理",世人谓理学;陆象山认为"心即理",世人谓之心学.康熙却是推重朱熹.他曾说理学"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世一定之规.……理正言顺,和平宽宏,非后世浅见而轻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化中的朱熹、戴震和胡适这三个人物的出现正好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朱熹理学为始点,戴震的反理学是对朱熹理学的颠覆,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则是对整体儒学的颠覆。这之间的发展线路正好是巨大的“否定之否定”。它显出徽州文化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发展线路及其意义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朱熹《诗集传》乃集诗经宋学之大成,其书博采众家,且多用文学观点释诗论诗,然朱子为理学集大成者,其解诗仍以义理为核心。笔者认为其义理解诗有得亦有失,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路薇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5):13-18,30
南宋朱熹既是理学家,也兼具诗人、书法家的身份.他以儒家义理为基底进行诗书创作,奉守严正持"敬"观,并将持"敬"的功夫从理论层面延伸至个人行为修养及诗歌书法等艺术领域.朱熹反对夸张繁复的艺术技巧,提出文道并重,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注重"气"在诗文书法中的一以贯之,并且在诗书创作与理论中从推崇"古法"过渡到后期不完全否定苏黄的"无法之法",将理学思想与艺术法度平衡融合,对其时及宋末元初均有深远影响.朱熹以其深厚的理学修养和文学积累,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批评中融入理学思想,使诗歌与书法表现出理学视阈下的会通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和陆九渊都是宋代江西人,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是有联系的。王安石的新学是宋学在发展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且一度成为官学。陆九渊的心学是宋学在演变时期的重要派别之一,与朱熹理学并称于世。在义理之学、主体精神、义利之辨、辩证法和历史观等方面,新学和心学都存在许多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共有五部论语学著作传世,其中最能代表朱子论语学学术成就并借以构建其理学思想体系的著作是《论语集注》。朱熹对《论语》的诠释过程也与他理学思想的成熟过程相始终。朱熹诠释《论语》的学问宗旨是二程之说,而其最终的目的是在于发挥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探索圣人之道,重建儒家道统。朱熹的《论语》诠释开创了理学论语学的时代,把论语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太极”是易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朱熹把“太极”看作象数变化的根源和最高原则。他为了说明“太极”为易的根源,创造性地以“太极”之理自身的展开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过程。又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虽然其理学体系庞大,但是始终离不开核心概念“理”,也始终凸现以“理”为本体,故而可以说朱熹的理学是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朱熹的“太极,理也”恰好沟通了其易学与理学,证明了其易学和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熹集宋代理学和宋代经学之大成,以说经的形式,论证并发展了理学之天理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既创新发展了理学,又创新发展了经学。朱熹理学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其经学思想的特色,而与陆王心学有别。  相似文献   

18.
一康熙的哲学思想是理学思想。理学亦称道学,人们以宋儒讲论事物所以如此之理,兼及性命之说,大异于汉儒训诂注释之学,故谓之理学。周、邵、张、程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朱熹集其大成。但因朱熹认为“性即理”,世人谓理学;陆象山认为“心即理”,世人谓之心学。康熙却是推重朱熹。他曾说理学“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世一定之规。……理正言顺,和平宽宏,非后世浅见而轻议者同日而语也。……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居心行事。”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康熙对朱熹推崇备至。之所以这样,还因他认为“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钜。”很显然,康熙推崇朱熹,就在于朱熹所作之书和所注群  相似文献   

19.
理学与禅学     
宋代禅宗,义理发挥殆尽,而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儒士参禅,援禅入儒,赋予儒家学术新生命,构建起体大思精之理学。其开山者周敦颐以“无为之诚”,“无念之静”,阐述儒学;程门以“不动心”固其心志,以禅理而立易理,为理学开启发展之路;朱熹抑杨并兼容禅学,确立了理学的思想体系;陆象山于谢、张之后,标出“心即理”的命题,以一心涵盖天理,实为禅宗思想对儒学长期渗透的结果。总而言之,宋代儒学之新也就新在禅学,其新兴之根也就在禅宗!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理学上的建树,几乎掩盖了他的诗名。其实“朱子早岁本号诗人,其后方学道名家”。清代李重华极为推重朱熹诗歌成就,认为朱子诗“雅正明洁,断推南宋一大家”。只是时至今日,朱熹诗歌领域尤其是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今尝试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