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人的现代化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人的现代化受制于教育的现代化 ,受制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体系的完善 ,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机制的创新和教育行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五个关键要素:一是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目标的现代化,每个人应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成为合格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现代化,要求教育制度的公平与高质量、要加快现代化的教育立法、制定现代化的教育标准;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保障现代化,即教育投入、教师资源、教育信息现代化、设施设备配置的现代化;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与教材,培养优异人才;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国际化,树立教育自信,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人文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人的现代化取决于素质教育的质量。学历至上、投入不足、教育方式手段和社会参与力度不够是影响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只有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体制等方面全面创新才能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和发展的,二者关系密切。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即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也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外生工具转变为内生力量。当前,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包括技术的外生性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滞后、教育的制度惰性消解信息技术变革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路向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时代内涵、创新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理性守护教育的精神特质与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徐莹 《职教通讯》2012,(26):28-29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阶段是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高职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通过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和创新教育内涵的分析,提出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育度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思想则是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本文运用教育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框架对美国杰斐逊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作者指出,杰斐逊首先提出了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制度及其中的选拔制度和奖学金制度,然后对有关现代化的一体化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了教育权力的分析。杰斐逊还从大学管理、大学学科设置、高等教育目标、大学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政治教育等方面构建了他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思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国家制度文明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以人为本,从建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创新和完善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以及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对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进行了总结,对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创新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客观要求,创新教育的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创新教育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教育制度都存在着某种缺陷,教育制度的缺陷导致了教育秩序的僵化,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教育制度缺陷的克服靠教育制度创新,而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是:政府主导的教育制度创新、学校自主的教育制度创新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在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教育创新,首先要求解放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教育制度是保证。教育制度创新包括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等的创新。我们要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初,建成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传统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制度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教育传统,恰恰是教育传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教育制度创新的“民族特色”,是教育制度创新的精髓和我们所应持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更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一)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现代化;(二)实现创新教育内容现代化;(三)实现创新教育手段现代化;(四)实现创新教育队伍现代化;(五)实现创新教育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追求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农村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事业,农村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意义。制度障碍、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农村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制度创新是关键,财政投入是保障,资源配置是基础,质量公平是目标,从教育机会公平走向质量公平是农村教育公平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高职高专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曲翼 《辅导员》2010,(14):73-7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创新,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也要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我们需要研究今天有哪些制度阻碍着教育发展,怎样排除这些障碍,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制度思想是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各级各类教育制度中所体现出的党的教育制度的理念和逻辑。近百年来党的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和实践的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显著特色是高度重视优越性、规范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动力机制是一贯注重传承和创新、包容和开放的结合,重大战略是不断强调教育的现代化和优先发展、人民性和公平发展。这些制度思想不仅充分保证了党近百年的社会和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且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8.
加强教育统计领域廉政建设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廉政建设的应有之义。在部分高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常因理念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不足而存在注水数据等廉政风险。基于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视角,借用大学教育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可以发现:防范教育统计领域廉政风险,提升高校教育统计管理效能,就要从理念、制度、能力三个层面共建教育统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理念建设,需要深化教育引导,提高廉政思想认识;创新内容方式,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教育统计廉政制度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需要提升教育统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教育统计廉政建设新成效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理念、体系、制度、政策和发展过程。教育,是每一个人幸福生活与成长成才的永恒需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创新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当前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大步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0.
教育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推动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层面创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智库建设及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教育智库建设应大力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创新,构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治理结构与功能,推动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我国教育智库可以通过理论创新建立中国新型教育智库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实践创新形成中国教育智库的本土工作思路与方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教育智库体制机制,通过文化创新凝练独特的教育智库文化价值观。教育智库借助创新驱动自身的转型发展,为化解错综复杂的国内教育与社会问题、增强国家教育竞争力、提升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能力及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