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线讨论”选题应严格把关其人民广播电台3月29日晚《人生热线》节目讨论了“该不该给大学生发放避孕药具”的问题。从主持人到嘉宾都主张是应该发放的。他们的理由是:在婚姻、爱情、性生活三者的关系上,原始社会是以性生活为统治的,封建社会是由婚姻关系统治性生...  相似文献   

2.
一、爱的联结不将“性”和“爱”分离开来,他们坚持在性生活以及其他领域中,“心灵”占有中心的位置。他们把性生活看成是夫妇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他们都愿意并致力于自身和对方的性满足。  相似文献   

3.
当今,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周末版”、“星期刊”的可读性不断增强了,这是新闻界的一大进步。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报纸为了一味增强所谓的“可读性”,不惜篇幅在那里连篇累牍地大登特登明星的奇闻轶事。甚至一味围着明星们不断发生的婚变、离奇的多角恋爱、放荡不羁的性生活大作文章,连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炒来炒去,这样没完没了地把明星们的正史野史都不加分析地拿到报纸上展览,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 由于我们的报纸,对明  相似文献   

4.
不管怎么说,报纸的不断扩版,“周末版”、“星期刊”可读性的不断增强,终归是新闻界的一场革命。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报纸为了一味增强所谓的“可读性”,不惜篇幅在那里连篇累牍地大登特登明星的轶闻轶事。甚至一味围着明星们不断发生的婚变,离奇的多角恋爱,放荡不羁的性生活大作文章,连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炒来炒去。这样没完没了地把明星们的正史野史都不加分析地拿到报纸上展览,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07,(5):64-64
不知读者是否还记得,2000年5月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焦点访谈,广西生活频道情感传奇,中央三台名人访谈,广州有位“李时珍”婆婆,全篇讲述李玉太从中医学院退休后坚持20多年自采山草药,中医辩证,治好了很多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并达到不易复发的效果。在访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广州市白云区65岁老人黄德初,20年前因气管炎慢性发作转变为支气管炎哮喘兼肺气肿,平时咳嗽气喘,易感冒,天气变化更甚,多年来靠打吊针服用西药控制病情,1999年经人介绍服用李玉太的衣钵传人陈德堂的32剂名贵山草药,说来谁也不相信,只服二剂药病情即得到全面控制,经30天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有一生活类报纸上赫然打出这样的标题:“老共产党员战胜了前列腺炎”。细看下去,原来是一则药品广告。说的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坚持服用某药, 终于治好了前列腺炎,解除了痛苦。且不论这药是否有其药 “到病除”的神奇功效,单就如此牵强附会,为证明药效非要扯上“共产党员”的做法,实在是低级、庸俗、无聊和可笑。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战胜疾病与人的体质、意志有一定的关系,而病情严重或较严重者, 主要依靠药物或手术治疗,与个人的身份、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共产党员虽然有特殊的品质,能战胜艰难险阻,但在疾病(特别是顽症、重病)面前,…  相似文献   

7.
夫妻本应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在性生活前能做到直截了当说出性要求的却不多。绝大多数夫妻都用某种含糊不清,但两人心知肚明的方式,暗示“今天我们过性生活吧”。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07,(11):80-80
9月5日,广电总局通报批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严重违规,制作播出肆意渲染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性器官和吹嘘性药功能等淫秽不堪的节目,并严令禁止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策划、制作此类低俗、下流节目和栏目。  相似文献   

9.
9月初,一组题为“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的图片在网上疯转,照片显示其主楼是凡尔赛官的装修风格,走廊内全是实木雕刻,并用金箔装嵌。有人认为,哈药六厂属国有控股企业,每年只缴5%的红利,却花重金建“皇宫”。还有网友把此事与之前哈药总厂污染环境事件联系起来,称“在处理自己的排污问题时说没能力,原来把钱都用在豪华装修上了,不过这也解释了药价为何总是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0.
“隐士”这种意识方式也是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种需要.也是对现代性生活的一种补充,尽管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0):10-10
当海牙国际法庭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合维奇四年冗长的审判接近尾声之时,受审者突然死亡:3月11日,米洛舍维奇被发现死在狱中,享年64岁。尸检结果表明米氏死于心肌梗塞,死亡之前服用了一种医嘱之外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令米洛舍维奇一直以来服用的治疗其心脏病和高血压的药药效减轻。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性生活不但是幸福家庭的支柱,而且还可以有“意外收获”,即夫妻过性生活时,可发现配偶的某些疾病,以便化险为夷。有对中年夫妇,结婚多年,从来没有在光亮环境下同房,有天中午  相似文献   

13.
田慧 《青年记者》2010,(16):110-111
与“毒”有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与“有毒”撇开关系便成了许多医药产品的诉求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有个人来信说:“一次聊天时,我听说性生活射精会缩短寿命。射精次数越多,寿命越短。此后,我又问过许多人,大都模棱两可,有的还赞同这种说法。从此,我便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进行性生活,更不敢射精,并由此发生阳痿。”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06,(11):47-47
近日,收看省会电视频道午夜节目,发现推介“性”药的医药广告比比皆是。为招徕观众,一些频道播出的医药广告节目分别请来著名电视主持人和著名演员为嘉宾主持,以及一些有头衔的“专家”、“教授”绘声绘色地推介某些补肾壮阳药品,如邦立康、角燕 G 蛋白、活力克淋通、美国利马胶囊等。在推介利马胶囊时,有5位“专家”、“教授”坐在演播室争相发言,并引用一些数据说,中国男性阴茎短小,不能满足女性性爱要求。利马胶囊就可以促使男性性器宫增粗增大,满足性生活要求。有一家电视频道播出的一则医疗广告更是离谱。画面上是一个赤着上半身的中年男子,拖住一个掀开被子下床,欲往门外跑的穿着睡衣的女子。屏幕上立即出现一行大幅字幕:“男人不行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增强“三性”搞好经济报道大众日报总编辑刘广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经济报道,就要遵从实践呼唤,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闻”需求。近年来,在作了大量读者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有的放矢,着重在增强经济报道的“三性”即开放性、可用性和可读性上实施突...  相似文献   

17.
张志新 《青年记者》2004,(11):52-54
针对目前国内厚报热高烧不退的状况,笔以为很有必要服用几帖“清醒剂”来退退烧。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6,(5):14-14
“找药剂科的目的,是做工作,别卖平价药。不然,厂家也许想法子派人到医院把平价药全部买走,让平价药到不了患者手上。”  相似文献   

19.
“二类广告”:新闻还是广告?殒石某天有友人来访,正好电视屏幕上出现这样的镜头:一位面貌熟悉、长相秀丽的小姐,手执话筒在采访一位滋补品“男壮”的服用者。这位身强体壮的男士侃侃而谈,自称服用“男壮”以后“夫妻生活”如何惬意,他的妻子如何满意,等等。我的友...  相似文献   

20.
健康新知     
降胆固醇药减少心梗死亡率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病人若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将死亡风险减少至少一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17万名因心肌梗塞入院病人的治疗记录,发现入院前服用过他汀类降胆固醇药且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继续服药的病人,其死亡风险与不服该类药物的病人相比减少了54%;而从未服过他汀类降胆固醇药但在心肌梗塞发作后24小时内服用该类药物的病人,其死亡风险可下降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