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牟仲清 《甘肃教育》2009,(21):29-2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新课标中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无疑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和熏陶感染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素质目标,“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理所当然地担当了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任。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冬梅 《成才之路》2013,(29):88-89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性情,语文学科在美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要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构建出的美,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学科的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做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学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在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按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由此看来,进行审美教育己成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就是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家的典范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意识的特质,要“使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以其特殊的鲜明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见钱勤来的《文学概论》),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殊性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直面语文教育事实,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理性训练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唯理性教学模式”在作祟,这种模式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忽略了其他人文和艺术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与语文学科的互补性。这使得本来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学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主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据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语文课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然而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学生美感的人文学科。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13.
评语     
“初中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高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课改研究员张定远先生早就强调指出:“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传统语文教材中涉及得很少。在中学语文教学里一直可以说是一个空白。”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些语文教育者对语文美育的本质、地位、作用、意义及具体实施美育的过程、步骤和方法等问题都作出了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美育教学倡导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熏陶,要把审美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情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意念,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在众多教学手段中,朗读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不容小觑,本文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及语文美育研究,就朗读教学在语文美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文本资源,让语文教学闪射人性之光,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因为“人们在文字阅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判体验和享受功能,是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欣赏课文描摹的声音之美,在欣赏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学传播,也是一种美学渗透,美的艺术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彰显,方可真正展现语文的人文性和无限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神圣使命,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定格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沈健 《学语文》2005,(2):50-50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中国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大纲的要求,把诗歌中内蕴的美感通过点拨释放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启迪,  相似文献   

20.
陶新玉 《现代语文》2008,(10):11-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