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20多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迅速发展。译介和研究巴尔扎克等呈全景式、嵌入式和峰峦式特征。这一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是当今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宜的文学接受环境所造成,是传播者及受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要求,也是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回归所必需,更是我国现实与《人间喜剧》的对接所铸就。  相似文献   

2.
杨昌龙是我国重要的巴尔扎克传播者.20世纪末期,他选择"现实主义创作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性、针对性、辩证性、科学性为特色,历时十余年,对巴尔扎克作了新的解析.他的研究立于作者作品之中又超乎其上,使巴尔扎克传播上升到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创作的影响层面,为文学青年的成才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3.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尔扎克步入中国的九十多年里,众多传播者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佼佼者首数傅雷.他译介的巴氏作品独具魅力,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他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是多方位的.既有译文的生成,也有对文本的阐释,更有深层的影响与传递.正是他的坚忍与执著、艰辛与勤奋,才使巴尔扎克的中国之旅变得如此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4.
在巴尔扎克走入中国的最初几十年里,除林纾、穆木天、傅雷等翻译家为之作出过努力外,语言学家高名凯的贡献也不少.他既是<人间喜剧>的系统呈现者,又是对巴尔扎克的总体观照者.他为巴尔扎克的中国之行铺垫了基石,开阔了视野,让中国受众领略到了原作者的富实.他是不容忽略的巴尔扎克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中,李健吾属成绩卓著者。他对巴尔扎克的观照较早、关注时间持续最长。他在诠释巴尔扎克上显示出来的个性,不仅昭示其对巴尔扎克理解的透彻,也反映了国内接受巴尔扎克的流变历程。他不是以一个普通接受者的身份来对待巴尔扎克,而是用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热情和责任来传播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6.
由近代报刊形成的文化和政治批评的"公共空间",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时的社会文化状态,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采用适合于公共空间的话语方式生产和传播着文学。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学传播方面表现出传播媒介报刊化、传播范围趋于广泛化、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法国文学研究者的金嗣峰,对巴尔扎克有着深厚感情。历时28年,他用12篇论文和20余万字的专著绘写了研究巴尔扎克的执著与厚实。他按照“作者-作品-作者”的研究步骤,紧扣重心,突出重点,在认同与继承中创新认识,承担着传播巴尔扎克的重任。他的巴尔扎克传播不啻是给“对巴尔扎克有兴趣的青年读者”以裨益、给国内巴学界以参考,而且为担负起搭建巴尔扎克与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之间的桥梁的历史使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如何传播,这些东南亚国家选择了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是本文探讨的两个问题。从时间角度来看,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新马和菲律宾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译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还通过华校、报刊、社团等渠道传播中国旧文学,通过华侨社会、报刊、南渡文人三种途径传播五四新文学。从传播方向来看,除了从中国到东南亚这个方向传播中国文学外,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还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学,并用中国文学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蒋芳的《巴尔扎克在中国》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专门著作,对近百年来巴尔扎克在中国的翻译、评论、研究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评述。作者运用比较文学传播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将动态的历史梳理与接受分析结合起来,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真正做到了辩证求真,全面系统,阐释精当,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辩证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艾珉是<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的责任编辑,是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的重要学人.由于对巴氏作品的亲身感受和对巴氏创作的全面理解,她为我国受众撰写了许多解读文章.她的阐释是多维的,有内容浅显的介绍性短文,也有知识性与学术性相融的阐发性文章,还有学术性很强的研究性论文.她的阐释是全面的,既有书本上的,更有言行与精神上的.她是巴尔扎克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学是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教学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式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新式的传播活动、传播过程,与传统教学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从传受两者的关系、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远程教学的传播学特征,并从传者、受者、媒体与信息、环境等方面分析制约其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前,我国的巴尔扎克传播,已初见端倪。之后至新时期学前,近30年里,受“土壤”影响,传播呈阶段发展:前17年,渐趋深入;后十年,停滞不前。该局面的形成,与我国当代学发展的环境、现实主义在学中的流变等密切相关,与傅雷等传播的个中因由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4.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的基石,它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集中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分析论述《高老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巴尔扎克研究处于发轫期。有限的研析文章,呈现出多维立体的巴氏研究概貌。国外重要学者的成果支撑着我国的研究天地。国内的研究者通过对巴氏几部重要作品的剖析,肯定了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文学魅力,阐明了对巴尔扎克的独特感受,为开启新中国巴尔扎克研究空间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在中国》一书以优秀学术专著的水准勾勒了百年来巴尔扎克在中国的行走足迹,梳理了学界对他的译介、研究及其对中国文人、学人的影响与渗透,侧重于对其传播途径与学术交流"研究的研究"、"反响的反响"以及"影响的回响"。该书的优点体现在: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结构清晰,方法得当;行文流畅,干净漂亮。  相似文献   

17.
王木千 《双语学习》2007,(5M):100-100,102
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巨人,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但伟大的巴尔扎克先生对于金钱也有着深邃和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巨人,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但伟大的巴尔扎克先生对于金钱也有着深邃和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