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竞争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毕业生应做好挑战的准备,迎难而上,抢抓机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就业组成中最活跃,增幅最大的成分,而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无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面对机遇和挑战,我谈一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引言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高校毕业生规模也随之逐年增加,2008年-2010年分别达到559万人、611万人、63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如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社会需求的减少等等.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近年来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为了能够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提升,成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观日趋呈现低迷状态,影响着犬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个人成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在大学毕业前提早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在于其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及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准备是否充分同样对其就业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信息准备对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具体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可资利用的就业信息收集途径及其在利用就业信息时应注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郭敏  张嘉丽  李茹 《时代教育》2012,(23):78+80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削弱了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因此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不免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发展,还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出发,谈谈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利弊影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能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效率、增强职位匹配性、增加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概率和提高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消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易妨碍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产生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现象和诱导大学毕业生产生错误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大,而且就业状况在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很不平衡。作为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应当理性地应对就业压力,尤其是不同专业之间不平衡的就业现状。大学生刻苦努力学习,注重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毕业时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往往是一个痛苦的历程,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苛求的用人单位,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等等问题,使得毕业生面临着无形的压力.要想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毕业生必须未雨绸缪,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9.
应用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跟踪调查数据中2017届14 939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因素中部分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就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中就业状态、收入水平、就业匹配度及就业稳定性的解释能力要大于社会资本因素的解释力,但人力资本因素对就业满意度的解释能力要小于社会资本因素的解释能力。据此,本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支持体系以促进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高校应努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为其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大学毕业生要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为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承受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培养毕业生健康的就业心理,认清形势,转变择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合理利用就业渠道,主动适应社会,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承受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毕业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心态和谐是大学毕业生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群体中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要积极构建和谐心态。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求职被拒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求职被拒显著正向预测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抑郁;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一边是追逐成功的财富梦想,在两难之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出校门即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几年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事曾引起社会关注,现在,又有北京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壹号土猪"品牌,吸纳了500多名大学毕业生。而纵观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业,很多项目的"层次"都不高,除了卖肉养猪,还有当农民的、摆摊的、送外卖的等等。有人认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这宣告了应试教育的破产——高分数、高学历,并非指向让人羡慕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如此就业,是高等教育的悲哀,还是开辟了更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培养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胜任力是提高工科类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26名工科类大学毕业生进行研究,并辅之以开放性问卷、一般访谈、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等手段,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素质准备和就业心理准备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大学毕业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扩招后大学毕业生陆续走向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问题表现形式进行论述,探讨大学生如何调适心理,积极应对就业竞争,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充分做好就业准备,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在校大学生也要自觉地、科学地做好就业前准备工作.只有学会正确选择,才能使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安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各大媒体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经常是热火朝天甚至是唇枪舌剑。大学毕业生迷茫,家长们迷茫,而作为大学后备军的考生们,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是不是也时常会为这个问题而困惑苦恼,以致在学习之余有额外的压力呢?当然,造成今天就业压力的社会因素很多,诸如高校扩招、专业设置错位、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等。但对于单一个体而言,自身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往往决定了能否在这场就业的竞争中胜出。而考生们从现在开始也可以做些准备了。从大的方面说,是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思考自己的专业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业岗位的稳定增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稳定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大学生就业制度日趋完善,就业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理解和接受,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外在因素已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1、不能正确认识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以天之骄子自居,相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卑。大学生或因所在学校名气不大,或因所学专业不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残酷的就业竞争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伴随着就业恐慌在大学毕业生中层出不穷。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是影响大学生们顺利就业与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使大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