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研究史上,存在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相互抗衡的研究方式.文化主义彰显了主体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因而把文化当成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但文化主义没有考虑到文化对人的影响;结构主义认为主体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文化构建了人,不是人创造了文化.结构主义虽然强调了文化对主体的影响,但忽略了主体人对现实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已经受到各方的抨击,多元文化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喜福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冲突方面,少有关注文化共存与交融现象的,也少有人从多元文化主义角度来分析。本文着眼于小说的叙述技巧、语言风格和主题,试图探究小说中折射出的多元文化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研究的主导范式是"消费主义"与"文化主义",并对与其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主义"、"自然主义"进行了批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文化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种自然关系在马克思物质生产论中又具体落实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消费主义快感论强调的是立足于人人间社会差异关系的某种"观念变换",而生产主义强调人的享受也可生发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梳理出文化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蒂、布尔迪厄等人是关系主义理论源流,但他们对于文化研究的态度与关系主义的并不相同,另外罗蒂、伊格尔顿和布尔迪厄之间对文化研究的评价相当复杂,他们之间的理论路数也有冲突,但这并不能说明关系主义学理混乱,这是关系主义理论本土化的必要表现。关系主义的"文化研究"是在文学研究本质化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这是中国特有的理论语境,也正是这样,罗蒂、布尔迪厄和伊格尔顿等人才得以统一在关系主义的大旗下。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跨国经历和她所接受双重文化教育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视角,使得她始终能够站在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追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异质文化双方价值观上的共同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合主义”的中西文化观。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我们研究这位“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的美国女作家不仅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念,并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化启蒙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不同,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国现代文学和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历史上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及客观作用的角度,提出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与个性发展具有统一性的观点相反的看法,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扼杀人的个性的内在本质。本文还把群体主义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并由此得出了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雷蒙·威廉斯以两个关键词——"一整条生活之道"和"选择性传统"为核心建构了文化主义的理论逻辑,它表明:文化即文化史,文化史即历史;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构成了"选择性传统",即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冲突构成了葛兰西意义上的"霸权过程",应当给予大众文化的历史地位以适当的评价;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文化的民主化和家长制的进一步解体,而文化主义要做的就是推进这一进程。因此,文化主义和文化研究成了弱势群体捍卫自己生活之道和话语权的理论武器,推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雷蒙·威廉斯以两个关键词——"一整条生活之道"和"选择性传统"为核心建构了文化主义的理论逻辑,它表明:文化即文化史,文化史即历史;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构成了"选择性传统",即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冲突构成了葛兰西意义上的"霸权过程",应当给予大众文化的历史地位以适当的评价;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文化的民主化和家长制的进一步解体,而文化主义要做的就是推进这一进程。因此,文化主义和文化研究成了弱势群体捍卫自己生活之道和话语权的理论武器,推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0.
从介绍美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发展入手,分析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所引起的两种思考的历史渊源以及其现实影响——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文化的正面的影响和现实局限性。正面的影响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对教育和历史研究的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多元文化主义是文化批评的新理论,多元文化主义促进美国政府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同时,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现实局限性进行思考: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没有完全解决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无法成为一种持久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凝聚力,多元文化主义无法解决文化与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林匹克主义的定义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就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  相似文献   

12.
林纾与五四时期"新青年派"的文化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一种传统主义的常识与全能主义的理性之间的冲突;前者力图维护的是一种其所认为的超时代的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后者则是要追求至高的善,以建成一个现代合理性的社会。这种冲突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典范的转换以及传统的后喻文化传递方式向并喻、前喻文化传递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新马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思想文化渊源,从真善美以及物质与精神、人与社会、世俗与宗教的相关系等方面说明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具体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和基本特征,并评价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析了超验主义思想在爱默生《论自助》中的体现。《论自助》是爱默生的散文集,是一篇表现超验主义思想的代表文章,"相信自己"是它的中心,他认为人应该相信自己,真正的人应该学会拒绝随波逐流,强调个人主义。如果一个人不想让自己或社会失望,就必须遵守内心的原则。另外,本文肯定了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美国社会的积极作用。作为超验主义思想的领袖,爱默生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他的思想已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是指个性解放。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古希腊文学中对"人"的发现;俄国文学中对人的心理的探究;易卜生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相似文献   

16.
阿伦特对自由主义的反思从属于她对现代性的批判.她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所包含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宪政主义等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则揭示了现时代的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人的危机.阿伦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性思考,显示了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论分野;而她对自由主义态度的暧昧,则表明了共和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反传统主义大学文化的人文品质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以后,现代中国大学文化中潜在着反传统主义的倾向,并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反传统主义大学文化。反传统主义大学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影响,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文化思潮,更重要的是它透过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取向造就并表现为文化主体的人文品质。世纪之交,对这种文化现象作理论上的追究固然重要,但对大学文化的未来发展更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是对它的人文品质进行价值评价。新世纪的大学文化需要新的人文品质,新的人文品质的建构需要对反传统主义大学文化的人文品质作出深切的反思。如果把人的发展和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权威主义文化在学校场域较为普遍.在师生关系视野下,分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的言语表现及其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即: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拉大师生社会距离、阻碍师生"自我披露"、引发师生关系异化.师生关系视野下的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探析将有助于教师反思和重建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子",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文化多样、民族平等和少数族裔的权利补偿。多元文化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可以保存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可以缓和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缓和民族矛盾。多元文化主义的反对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会削弱共同理念,可能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有将社会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掩盖了一些实质性问题,其思想基础存在理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