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案 ,是教师通过对所授教材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做了认真研究之后 ,做的教学计划 ,对教师讲课起控制与提示作用。所以我想既然写教案是为教师自己讲课用的 ,那应该怎样便于使用就怎样去写。执教多年的教师都知道 ,教无定法 ,每位教师对怎样处理“讲”与“练”相结合也是各不相同的 ,每个教师的教案设计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怎样写教案也是有基本常识和要求的 ,我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它包括思想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要求。2 .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根据教学的要求突出这一节课应该着重解决…  相似文献   

2.
教案是一堂课的骨架,起着支撑的作用。优秀的教案,是有灵魂的教案,它呈现的是清晰的教学思路,张扬着执教者的教学个性,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上不好阅读课的根本原因,不是不会驾驭课堂,而是处理教材不当,思路混乱,也就是说从教案设计开始就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就要备课和书写教案。可是,执教几十年,写惯了教案的我,现在按照学校要求写“学案”,冷不丁的还真有点不适应,因为“教案”与“学案”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和改变,而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新教材实施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备课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探讨的“焦点”。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笔者认为: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备课应该和新教材所体现的格调一致,体现创新、增效、实用、减负的要求,以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一、改变观念求实用目前的评价机制普遍认为:教师写了教案就备了课,未写教案就没有备课;通过校园网选用网上教案是“偷懒”;同级同科目的集体互动而写成的教案为“雷同”或“抄教案”。这样检查评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明显地滞后了,至于…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6.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课堂评价中 ,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思想。过去听课时 ,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 ,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会有一些缺陷 :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 ,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 ;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 ;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 ,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 ,我建议 :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 ,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  改变听课者的位置 ,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 (或侧面 )交…  相似文献   

7.
问:“高素质教师”应意味着什么? 哈伯曼:什么是“高素质教师”,要看是谁在说这个问题。“高素质”应该意味着这些教师的学生有所学,有所获。“高素质教师”应该能预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空许诺。“高素质”的标签不应贴在22岁的男女孩头上, 因为他们刚刚接受完大学教育,但却不会到贫民区学校去执教,如果去了,也会落败而归。  相似文献   

8.
一次听课,感觉到老师的教案写得的确不错,可课堂却死气沉沉,学生启而不发,许多程序都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完成的。评课时得知,原来是执教者原样照搬某特级教师的教案。由此联想到,当前不少教师备课借别人的教案抄,到书店买“教案汇编”抄等现象.颇有一番感触。众所周知,教师们备课参照别人的教案,特别是那  相似文献   

9.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10.
集体备课集中了众人的研究成果,提高了教学设计的质量。然而随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教案走向“集体”后,它就带着很强的“集体”烙印,在执教时,部分教师不再认真思考,拿来就用。而事实上,每班学生的素质和个性不尽相同,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与自身素质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还是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长,对“合成品”再次进行个性化的“修饰”:擅长表演的,可在设计中安排一些表演性内容,并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于绘画的,可根据课文内容插入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诗文功底深厚的,设计时加入率性赋诗或来一段真情表白;活泼…  相似文献   

11.
章佩华 《小学生》2010,(5):30-31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检查的“苦差事”。笔者对我校3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没有一个喜欢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只是被一些形式束缚,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我与许多同行一起思索着。有效的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熟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眭的了。做好隐性备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即备在教师的心里,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课文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要有多种策略的体现,要体现“可能性”,而这些就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备课”里,这样“显性的教案”就犹如一篇精美的文章,清澈、晶莹,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的一笔带过,即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杨柳清风”的细腻俊秀。只有这样,“隐陛备课”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拥有一个闪烁灵性,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本文以浙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将“隐性备课”做细。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13.
“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它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今天,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情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指导方案,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一“、破”传统“教案”反思传统的“教案”,主要有以下弊端:1.教学目标“雾里看花”传统的“教案”,教学目标模糊笼统,不明确不具体,不便于操作和评价。教师往往使用“理解”、“提高”“、了解”这些词语描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丁云霞 《学周刊C版》2011,(10):166-167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及随着我校“四环节”教育模式的不断成熟.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理念和执教水平.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落实前提之一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5.
杜志强 《教育导刊》2008,(10):44-47
撰写教案是教师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对教材文本的重构。新课程背景下教案的撰写.要求教师秉持创生的取向,强调教案的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和内隐性等特征,并在此理念下,采用活化模式、拓展模式、澄清模式等使教案的撰写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重构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教材即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实际上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纽带。但师生进行对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从而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应该进行适当地加工和设计,从而完成从教材到教案的再“创新”。一、转变角色,使教案由“师本设计”变为“生本设计”,成为教学相长的“桥梁”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是以“师本设计”为…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注重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我们周围,有的教师工作多年,教学水平没得到多少提高,有的教师虽然刚参加工作,工作能力却很强.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是不是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课后反思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执教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所以,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就必须写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红 《南昌教育》2007,(9):30-30
“教案”,顾名思义,即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妙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从这一认识出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观念,和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方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课后反思”也称“课后反馈”“教学反思”“课后总结”等,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后产生的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思想等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是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它既可以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由执教者当众陈述,也可以由教师本人课后记在教案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