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推出了一大批“爆款”新媒体产品,以原声原景和现场微镜头等形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领袖报道;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以小见大,生动讲述十年发展成就;会议报道强调移动化、社交化传播;对外传播增强代入感、提升海外受众接受度。  相似文献   

2.
“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面对数字环境中全球激烈的信息竞争,地市级主流媒体该如何抓住重大事件报道,提升国际传播力?本文以第32届世客会报道实践为例,从宣传策划、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通过数字应用“站C位”、数字叙事“能共情”、数字传播“走世界”等举措,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李成明  马荧 《今传媒》2023,(9):125-130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NOW语料库中2010年至2022年7月关于重庆的报道进行了检索分类,从词频和搭配词的层面,统计了海外媒体涉渝报道话语的特征,运用话语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所建构的重庆城市形象。研究发现,重庆在海外媒体话语中呈现出“位于西南的省级直辖市”“创新智慧之城”“一带一路枢纽之城”的城市形象,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升重庆国际形象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传播过程中重庆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还要全方位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旨在为进一步塑造重庆的国际形象提出改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翔 《新闻战线》2020,(4):108-109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必须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庆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开展“四全媒体”研究建设、构建“四力”高地,面对挑战“燃”起来,适应传播环境变化,重视新媒体运营,使巧劲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6.
吴林红 《青年记者》2016,(23):67-68
时政报道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时政报道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媒体上,时政报道都是“党八股”的“重灾区”,都是媒体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李良荣教授指出,“与国外媒体相比,我国新闻报道最落后的一块就是时政报道”.①新形势下时政报道如何突破,是事关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华社在海外成功实现了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国庆60周年海外华人庆典和“国际儿童日”环球直播等重大活动的海外视频直播报道,这是新华社实施战略转型以来,海外电视报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突破,是对海外视频采集和直播技术能力的实战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研究全国两会报道,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报道创新探索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方法】文章以2023年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介绍专题、时间线、裸眼3D海报、动画短片等国际传播实践,提出对主流媒体使用英文客户端进行国际传播的建议。【结果】研究发现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通过议题设置、话语创新,优化叙事表达,回应海外关切,推出精品力作,生动阐释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成就。【结论】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需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才能在重大时政主题“新闻大战”中领跑。  相似文献   

9.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估2020—2022年间,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的传播效果。调研结果显示,2020—2022年因全球社交隔离等原因,中国电影海外平台传播效果好于之前年份;要重视YouTube意见领袖影响效能;境外媒体整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较为积极;Letterboxd、TMDB等专业平台对影片热度有较大影响;Twitter普通群体对民生问题电影关注较多、粉丝超过1千万群体对中国动画电影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建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评价体系、发挥中华文化主体性等加快“十四五”期间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案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许芳  汤新颖 《新闻战线》2023,(24):29-3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近年来,主流媒体积极把握热点,大兴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以调查研究报道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探索实践。本文以广州日报近年来组织的多次大型全媒体调研走读为例,从“时度效”三个维度,探讨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报道水平和传播实效的双向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重报集团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聚焦核心,用心用情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报道和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突出重点,生动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紧扣重大主题,传播代表委员好声音;打好“组合拳”,内外联动拓展报道主题;用好“智媒体”,融媒体传播出新出彩;加大海外声量,讲好中国故事。两会报道既全面准确又重点突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尤达 《传媒观察》2023,(9):102-110
当下,随着海外传播力的不断提升,网络剧已经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传播力”的概念着手,以国际视频平台YouTube为观测点建立研究路径,对网络剧海外传播力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主动型思维的主体策略、坚持融合化思维的内容策略和开拓共事实思维的受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符永康 《新闻战线》2023,(14):58-60
作为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媒体,中新经纬近年来致力于涵养海外华商等人脉资源,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华商组织广泛协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热点事件、进出口贸易、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重要主题报道中,发挥了海外华商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党报“三农”报道传播力、影响力?本文在实操层面提出了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时加强人物报道,有利于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平凡英雄,而传播力会对人物报道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人物报道传播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探究过程中先分析了人物报道、传播力的概念,之后分析了新时代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提升人物报道传播力的策略。在分析后发现,人物报道具有典型人物平民化、报道内容新闻化、传受点评互动化等特点,若想提升人物报道的传播力,就需要精选身边普通人、着眼生活普通事、引用性格鲜明语言并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物报道,充分展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传统主流媒体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步伐中,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主题成就报道方式,打造全新的“点赞”系列原创融媒体专栏,实行“先网后台、台网联动”的传播方式,通过精品创作、多元传播,进一步提升党媒“四力”,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万物皆媒”时代下,受众不仅参与信息的生产、消费,还参与了信息的分解。主流媒体设置的议题经由受众分解和重构,新的议题层出不穷,议题迭代周期暂态化,新闻搭车效应愈加显著,种种现象为主流媒体的传播纠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传播纠偏力和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从“庙堂式话语”向“江湖式话语”转变,从单一发布平台向融媒体平台拓展。本文试从融情传播视角出发,对《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进行了数据的抓取、清洗与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主流媒体在实践层面话语转变的策略及特点,旨在为主流媒体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