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照片》《老漫画》《画说资本论》《西方文化漫画集成》……当各种传统或现代的绘画、新闻或艺术照片、电影、电视、卡通、漫画、商业广告影像等铺天盖地涌来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读图的时代来到了。读图时代的来临,无疑是迎合了我们越来越懒惰的阅读——越读图越多,越读越简单,越读越“返璞归真”了。照这个趋势读下去,下一步恐怕就要读“看图识字”了。读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图片往往比文字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更明白,“读”起来也就更省时省力。新近出版的《读图时代》中也称:“在有文字之前…  相似文献   

2.
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读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图”与“读文”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字与图像是一种相互补充、协调的关系,图像阅读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应成为读图时代语文阅读能力的双翼。只有实现图文互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开始了对文字的“入侵”,人类从此开始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引起了阅读观念、阅读方式的改变,现代阅读也由此兴起。  相似文献   

4.
弥漫的图像     
我们的确正遭遇一个海德格尔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对于“图”的广泛阅读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广义“读图”之“图”,不单指静态之图片,而是泛指一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不是概念(语言)的界面方式。在当今视觉形象富裕过度的“图像时代”,文字会变得更加珍贵,文字不会远去,文字阅读永远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经断言,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取代了许多必要的文字。乐观者认为这可以更准确形象地传达信息,让人们眼球受到刺激,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悲观者则将人们丧失部分阅读能力和慵懒于阅读归罪于图片。科技的发达,网络技术的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视觉大餐,整个社会,大众乐在其中,享受着图片带来的种种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6.
前几日 ,在书店闲逛 ,偶然翻到一本书 ,书名冠以“读图时代” ,内容是各类报刊、杂志、电视中出现过的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早听专家预言 ,未来社会人们将摒弃艰深的文字 ,进入“读图时代” ,但看到书名仍不免惊疑 ,是否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已经开始 ?的确 ,“图片”(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心态难免浮躁 ,很难静下心看看书 ,仿佛文字都成了累赘 ,人们已渐渐习惯以“读图”的方式接受信息 ,一时间 ,很多“书虫”都变成了“电视虫”“网虫” ,人们读书的时间已越来越少。当然 ,“读…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     
古人有读画一词,即所谓画中有诗,诗是不能看出来而只能读出来的,故称读画。但今人的读图与古人的读画不同。读图说的不是画,而是书。书是文字的,书中的图叫插图;可是如今书籍插图日多,甚至反客为主,读书就变成读图了。时下,读图是新鲜事,是一种时尚。故而说,今天的读者正在进入读图的时代。1995年冬,我在台北买了一套小书,叫做《发现之旅》,图画多文字少,印得精美好看。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出版者的话”,那里面说道,出版这种书为的是“满足影像时代人们在视觉上的需求”。自台北回来后,我即对好友肖关鸿说:“影像时代就是大众文化时代。看图…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与文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从“文本”到“图本”的转化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影响是深刻的,面对“读图时代”,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图片导读的出现是厚报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正好吻合了读图时代报业竞争的需要.从图片的地位及作用来看,图片导读可有种情况:图片是文字(尤其是新闻标题)导读的一种辅助手段;图片起主导作用,文字仅仅是辅助说明.图片导读有着提示新闻内容、展报纸特色、体现编者意图和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在媒介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图片导读日益受到报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和以往的语文课不同,它的学习材料是两组图片。虽然都表现了反战的主题,但与前两篇小说相比,表现手法很不相同。图片把思想诉诸视觉,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教会学生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也是一种语文能力。在这次语文课上不仅要教给学生图片鉴赏的方法,还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学情分析:教材中安排"战争"与"和平"两组图片的对比阅读,学生对图片背后蕴涵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字与图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方式,在被喻为"读图时代"的今天,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总的来看,文字与图像属于不同的符号体系,读图具有先天性而读文具有后天性,文字与图像存在"观看"的差异性,文字"静观"与图像"动感",文字具有抽象化特点而图像具有具象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1839年看作是"读图时代"的开始,因为这一年,人类发明了照相机.正是摄影技术的使用,图片开始迅速泛滥--先是一次性成像图片,接着是湿版翻印出来的图片和以后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媒体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媒体之闻的竞争愈演愈烈。媒体都在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以此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环境。最终促使现代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本文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报纸在“读图时代”运用新闻图片的时候。以牺牲新闻的信患含量为代价。过分追求视觉效应走入“读图时代”误区。“读圈时代”要求媒体必须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正确方向,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求报纸认真处理好文字新闻与图片的关系,深化“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路.真正提高报纸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阅读方式的变革,“读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有人称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就是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丰富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们普遍喜欢动漫多于文字,读图甚于读文.如何把少年儿童引导到阅读这个美好世界中来?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就"读图时代"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读图,看似浮浅、退化,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现代社会崇尚简单、直观,所以我们不怕读图,怕的是读不出图,读不到有意义的图;我们不应该反对读图,而是要做好这门功课。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不太喜欢一字一句的文字叙述,而对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比较偏好。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大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因而图片和影像资料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应受到重视。这也是我实践与探索“图说历史”教学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文学理论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教材内容陈旧、观念滞后,理论性过强、实践性偏弱;学生爱好“读图”,讨厌“读文字”,长于视像思维而弱于诗意体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封闭、教学手段单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文学理论教材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改编与修订工作刻不容缓;学生应该拓宽阅读面,做到既会“读图”,也不排斥“读文字”,在“读图”与“读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自我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习惯讲授课程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经从“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其迅速传递真实形象新闻的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而我国新闻界尤其是报纸图片编辑和网络图片编辑工作却呈现出滞后的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图片编辑在工作中的现状与处境.以及如何适应社会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这个大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电视、电影、网络,都在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我们足够的注意力,使我们丧失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我们在恐惧读图时代破坏了对文字阅读的专注力,使我们丧失了深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妨承认图像阅读,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才是关键。所谓读图,主要指静态的图像阅读和动态的影像阅读,为方便表述,统一称为图像阅读。图像阅读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信息量大、现场感强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离不开阅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阅读。那时人们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与这种阅读直接有关。阅读与一般的"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阅读不止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