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群众对房价居高难降,甚至一升再升,直升到一个令人惊诧不已的地步十分不满,而一些地方政府或只把抑制房价挂在嘴边上,或也看似采取了某种具体但却没有明显效果的措施,致使房价像只猛虎,依然在神州大地上横冲直撞。无奈之下,平民百姓只好自己救自己,不得不勇敢地站起来,捍卫公平和正义。于是,前不久,深圳市民邹涛在全国发起了“不买房行动”,而且在极短时间内,参加者竟达16000多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房价的狂涨和部分房地产商的囤积欺诈行为喷泄出一种愤怒和抗议!据报载,今年上半年,各地房价都在大幅…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房价的疯狂上涨,各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听上去有一点乱:“不买房运动”的发起者,深圳市民邹涛:“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我们的‘不买房行动’中来。”这是弱者的声音,也是忍无可忍的声音;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这是强者的声音,其中的霸气和对弱者的鄙视,溢于言表;北京市建委:“不排除有开发商在大量房子未售出的情况下,故意制造出房子卖空的假象,骗取消费者购买。”这是政府的声音,似乎让人们看到抑制房价恶性上涨的一线希望。……这么多不同的声…  相似文献   

3.
大约一年前,我采访过易宪容.当时易宪容正在兴致勃勃地论证房价必大幅下跌,我问:"易先生,请问您有没有买房?"他迟疑了三秒,之后告诉我,在北京有两套住房.我追问:"既然您认准房价必下趺,为什么不把房子卖掉,等您预言的大幅下跌之后再买回来?"他的兴致立即消失殆尽,欲言又止之后吐出几个字:"太麻烦了,我不愿意折腾!"哈哈!我当时就笑出了声!这是我听到的关于领会胡总书记讲话最好的案例了.  相似文献   

4.
买房PK租房     
《新闻世界》2008,(4):48-48
随着房价的飞涨,买房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人为了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而不惜从城区搬到郊县,在每日上下班的长途跋涉中,居住新房的好心情被拥挤的交通慢慢地消耗掉。租房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中国人似乎更愿意担负这个压力也不愿轻闲租房度日。  相似文献   

5.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全国范围的房价都有所松动,然而怀着"买涨不买跌"心理的购房者们依然持币观望,寄望着2009年房价的继续下跌。那么,房价在2009年会不会跌呢?我们在2009年该买房吗?  相似文献   

6.
北京房价又在上涨了。涨价消息四处流传,只听得四下里响起一片叹息声。不少人的买房梦又破碎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7):55-59
<正>居住问题向来都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买房不论是对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项大笔的开支。相比于2006年的房价最高峰时期,如今在美国的大部分地方买房仍是首选。即使在具有房地产泡沫的凤凰城,拉斯维加斯和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住房价格基本仍低于2006年水平的30%至40%。但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的东北部,拥有一间房屋的花费(房产税、维修费等)可能超过了经济利益。[1]针对不同人的情况,买房还是租房的决策也必然会有不同,到底如何规  相似文献   

8.
徐阳 《大观周刊》2012,(19):92-92
在近年来一股买房热席卷了全中国。农村人使劲挣钱是为了盖房子,而城里人使劲挣钱还是为了买房子。眼看着房价节节攀升,但是国人买房的热情仍然不减,甚至已经把置业的地域延伸到了国外。据统计调查,中国城镇居民自由住房率高达87.8%,远远超出西欧等发达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人在房价持续高涨的情况下,仍然热衷于买房子呢?本文将从经济层面,心理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社会价值观层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书业团购前景看好 现在的图书销售终端市场可分为零售市场、团购市场两种业态.团购即团体采购,也称集体采购,通常是指某些团体通过大批量地向供应商订购,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行为.如果说零售市场决胜于终端,那么团购市场则决胜于中盘.目前团购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大中城市流行开来,笔者认为其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住房,一场政府的“前卫试验”,在房价下跌、土地流拍的大背景下,由热转冷,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三者问的平衡需要再调整 8月30日,已经拥有2套130平方米商品房的杨明正式进入自住型商品房(以下简称“自住房”)申购家庭名单,他感觉到非常惊讶,“7月我提交资料显示我是非优先家庭,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网站自动显示我进入优先家庭。”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一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0,(33):10-10
对买房的反思 很多代美国人都认为拥有住房是一件值得夸耀的成就。但正是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的破裂,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而且,美国人还忽略了购买住房引发的长期影响:蜂拥购房会掏空城市,加剧美国电力和石油的消耗,还会让人们不经意间沉醉于房产财富的自我麻醉之中。该是反思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邹涛在深圳发起组织“万人购房团”,要借助群体的力量与开发商博弈,压低住房价格。对参与者来说是好是坏?能不能成功?对地产市场走势产生何种影响?无人知道。但这些问题本来就不需要事先搞清楚。有意思的是,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却义正词严地说,这个“万人购房团”涉嫌违法,主要理由是,它是个社团,却没有登记。如此理解法律,真可谓骇人听闻。  相似文献   

13.
正"钱太多了,有些人要保值就要投资买房,又因货币很多购买力很强,就把房价炒上去了。"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目前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超发。  相似文献   

14.
退房潮的出现,让香河早年疯狂圈地的遗留问题逐渐浮出水面"0元团购价值20万的豪宅,地点在北京七环。"2010年,国内某团购网站曾经刊登了一则这样的广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标注为北京七环的地址和号码都属于河北香河县,更重要的是,七环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学者的学术性建议里。2009年、2010年,当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之下,环首都经济圈概念被高调抛出,毗邻北京的河北省涿州市、香河县、固安县等市县区域的房价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刘宇 《报林求索》2012,(1):92-92
<正>出生于1984年的徐磊这两年过的很不幸福。用同事的话来说,他都快变成"祥林嫂"了。2008年徐磊参加工作,2009年,相恋多年的女友逼着他买房。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在北京西三环著名的茶叶一条街马连道买下了一间60多平的二手房,17000元每平米。尽管用光了父母的积蓄,但徐磊还是沉浸在小小幸福里,因为终于可以结婚了。就在此时,徐磊女朋友抛弃了他。原因很简单,工作外  相似文献   

16.
"这么重要的思想不宣传不报道,那邓小平他老人家来广东干什么?我们豁出去了!"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一行即将离开深圳,前往珠海。自从邓小平一行于1月19日抵达深圳,几天来,邓小平南巡的消息在港澳和海外媒体上不胫而走,但风暴眼中的深圳,却  相似文献   

17.
住宅建设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需要跨越哪些障碍?现行房价是否合理?如何使老百姓的购房渴望变成有支付能力的购房需求? 首都经济界、建筑界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指出,房改不彻底,福利性住房后路不断,房价构成不合理,工资改革不到位,住房不从实物分配过渡到货币分配,住房信贷不跟上,那么住宅建设便难以健康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期待也很可能落空。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80年4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领导同志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即提出了中国住房改革的总体设想。 他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5日,深圳吹响了清退公务员违法占用政策性廉租房的第一声号角,所有公务员将政策性住房违法出租获利者必须全部吐出。这是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听取深圳赴新加坡考察团报告时的一番讲话。短  相似文献   

20.
7月13日.广州地区几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内容相同的新闻: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回应房价高企难控等热点问题。各报对此消息的处理手法虽不完全一样.但不约而同都对“国土资源部长买房”一事作了比较突出的安排,单独做了标题。且看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