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因此在高职护理院校中,帮助学生学好解剖学,是培养合格医务人员的首要前提。但是现阶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关于解剖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本文从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人体解剖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相应地提出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体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法从理论讲授与研讨、实验教学与定位、单元考核与小结、学科论与答辩等四个方面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做了一次尝试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80):170-171
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由于该门课程名词术语太多、内容繁杂枯燥并且难记,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解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强化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活体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体教学法是指在活体上认识人体结构,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由表及里,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活体教学法应用于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有效克服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弊病.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运动解剖学知识,综述活体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活体教学法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作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德育、创建趣味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和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与学生网络互动等方面改进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一项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结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特点,阐述了传统教学的劣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课程所需的人体形态学基础。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组织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需与时俱进。为了满足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教学,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发现式的人体组织解剖学教学方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解剖学,成为合格医务人员的基础课程。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护理解剖课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使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作者从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对解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分析,简单论述了高职护理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六个方面教学方法。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2.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突出重点和难点;3.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4.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5.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环节;6.加强考核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 《陕西教育》2009,(11):107-107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六个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给学生比喻记忆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授课,变被动为主动;密切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优活动显示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后 ,中小学体教学的特点为 :“小群体”、“四导式”、情景与成功教法等 ,评价组织形式为 :城、乡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指导 ,室内、外相结合注重实际效果 .这些特点对实施新大纲、新教材 ,普及“体育与健康”新教材的教学 ,促进和提高我省乃至于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质量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场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职教育是以培养受训对象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随着我院办学转型工程的不断深入,如何强化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其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已成为外场教学研究的主题.外场教学改革必须以部队岗位需求为核心,以"三贴近"为牵引,确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外场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成人教学中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项目教学法,以此改变理论课上成人学生被动学习的乏味情绪。细分课本章节,借室外工作的教学活动,构成室内灌输式的教学内容;以自由开放、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成人院校理论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创新。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既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培养自信心等能力,更能体现出职业学院的职业体育特色?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户外攀岩休闲俱乐部教学对开设目的与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依据各地高校体育教学和户外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户外休闲运动课程体系,以此为高校户外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不断升级对雾霾的预警系统,大气中的PM2.5指数严重超标,空气十分污浊可谓是“十面霾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大气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损害呼气系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空气的质量引起了高度重视,甚至对雾霾产生恐慌,由此引出雾霾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述雾霾天气情况下学校体育课室外教学与实践的危害,对轻度雾霾天气学校体育应如何更好的开展提出建议,并呼吁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室外教学课规范出严格的空气标准,在保证室外空气对人体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课室外教学与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工科勘探类专业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勘探类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分析,提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地质基础类系列课程,其实践教学贯穿了从室内到野外、从基础阶段到综合训练阶段整个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每个实践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新时期教改下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谈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是近代人们对体育的科学认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室外为主,内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空严格、紧密结合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师现行体育教育实习模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师体育教育实习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探索并选用科学的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体育教育实习效果的关键。评述体育教育实习的现状以及现行体育教育实习的模式,可以为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eachers are engaged in many field-trips, they seldom have the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enact them.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ffort to support reflective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the outdoor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five pr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ncluded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in the outdoors, designing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elementary and junior-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n ecogarden, and reflecting upon these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data collected by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highlighted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confidence, class management and inadequate student motivation. The group and the instructors’ support and collaboration and careful preparation yielded a positive outdoor teaching experience. We suggest that supported field experience followed by individual and group reflection are promising in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carry out outdoor learn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