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晏燕 《今日教育》2012,(10):14-14
“从自然的大美,人性的真善美,到社会的和谐美,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在教孩子们认识美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们寻找美的心智。”初中的一位教师在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说。  相似文献   

2.
《河岸》是当代作家苏童继《碧奴》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该部小说的主题可以用"寻找"二字概括。主人公库文轩因为"身份"的迷失而寻找自我,其子库东亮因为萌动的青春而寻找爱。这一"迷失"和"寻找"的过程让人联想到了卡夫卡《城堡》中的K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父子。但两代人终究又因为生活信仰的差异,一个在寻找中归于虚无,另一个则选择在寻找中继续坚守。  相似文献   

3.
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心声》主要写学生李京京主动要求在公开课中朗读小说《万卡》,而程老师以其声音沙哑为由拒绝了他,但在公开课上他仍然要求朗读并获得了成功。而李京京的朗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走进了作品,从中寻找到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4.
田丽霞 《班主任》2013,(9):66-68
不久前看电视纪录片《野性俄罗斯》,片子中说到了一种小松鼠,它们非常勤劳,每天不停地寻找和储存食物。但由于松鼠记忆力有限,只能记住三天之内的事情,所以,它们经常找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存放的食物,于是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寻找和储存食物。  相似文献   

5.
《太阳路》教学设计江苏宜兴教师进修学校沈华英教材简析:课文主要讲的是小朋友寻找到去太阳的路,说明了要不畏艰险,尽毕生的努力向光明攀登的道理。课文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时候”到“什么都知道了”)讲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  相似文献   

6.
凯娜,预言     
《凯娜,预言》是一部电脑生成的科幻历险动画片,它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英雄从孩提时代到成年一直在寻找自我的真实和自己的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刘轩对刘墉说过:“爸爸,您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都不如我的《寻找自己》。”我也曾认为:不先寻找到自己,怎么能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呢?也许寻找是我们天生的执着,因为我们还没有成熟,就必须寻找。从小到大,我也在不断地寻找,寻找自己心灵的坐标,寻找自己人生的定位,寻找活着的理由。于是,我决定起程去寻找自己,并希望在这寻找的过程中,使自己成熟! ——题记  相似文献   

8.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陈明亮 《四川教育》2005,(11):43-43
【案例】:《找春天》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你们是从课的哪些地方寻找到春天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元月赴新西兰学习《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归国后,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如何将“友善用脑”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年来,我始终将该理念贯穿于我的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之中,品尝到了教学的快乐。下面,通过《“定义法”求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课,我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友善用脑”。  相似文献   

11.
《老子》成书于战国时代是近现代学术界长期沿用的观点。但从社会制度的存在,去寻找思想脉络的先后;从春秋和战国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的不同,以及从文字内容到文字风格的各异,《老子》一书都饱和着春秋时代的色彩。《老子》应成书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   

12.
窦莉 《考试周刊》2009,(32):227-228
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搞好课堂教学关键之一,本文认为,要增强《法律基础》的吸引力,提高法律课教学质量,有必要探究多种恰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故事导入,设疑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夏令营中的较量》这个故事吗?(师讲述故事内容)在那次不经意的较量中,中国孩子输得很惨。这是谁的错呢?我们一起到《桃花心木》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田黄 《山东教育》2005,(31):4-4
阎吾同志是《山东教育》初创时期的第一位记者。据张笃生老同志回忆,1946年7月他调到山东教育社时,阎吾同志刚调走,到新华社当记者了。1995年初,就靠这一点线索开始寻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很注重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这样的探寻中,《实数的概念》一课映入我的眼帘。娩能告诉学生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的实践学科德育的教学素材。只要寻找到适当的契机,数学课堂上同样可以收到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袁满 《新读写》2008,(2):16-16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大雪飘,饺子包》《寻找快乐》两篇文章给出了答案。 《大雪飘,饺子包》,以小见大。作者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将自己的幸福感觉揉入其中,两条线交叉、融合,让人真正体会到“幸福”是“碎金”,分散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需要自己去寻找,去感悟。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情报参考》2006,(3):19-19
《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指出,当下对于教育改革,重要的不是得出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明确结论,而是理性地寻找到比前一阶段更为合理、更为可取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8.
纵然以拍喜剧片为主的冯小刚也想尝试文革题材,从《集结号》《我不是潘金莲》到2017年的《芳华》,冯小刚试探电影表达的政治边界,寻找合适的电影阐释方式表达对上世纪后半叶社会政治的思考。《芳华》在多重话语之下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方式,最终表现出更多商业运作痕迹,怀旧有余反思不足。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半月谈》报道:在深圳市宝安区,有一批这样的打工者,他们白天在工厂里劳作,晚上在灯下坚持写作。他们在为自己、为众多打工兄弟姐妹寻找到精神家园的同时,也树起了“打工文学”的旗帜,为文坛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读周汝昌《会写「钥匙」的大学生……》有感杜常善报载:《一屋子大学生不会写“钥匙”二字》。文史专家周汝昌先生读了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光明日报·文荟》1997.8.6),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