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新闻而言,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精神产品。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电台生产精品,强化节目精品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精品生产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那么精品创作同样是一个新闻从业的立足之本。而创作精品,离不开创新拼搏,离不开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4.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5.
文心 《新闻世界》2002,(9):43-43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期刊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优胜劣汰的法则无法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努力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是期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最根本的内在条件。解决科技期刊中的质量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和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精品意识,因为精品意识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7.
精品是生产出来的.是精心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有心人精心生产出来的。所谓有心,就是指有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都在呼唤精品,争创精品栏目,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精品栏目的创作并不是以业内人士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新世纪,受众的期望、事业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世纪伊始,江西省广播电视局便把实施精品战略作为提升广播电视宣传效应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以创建精品栏目为突破口,带动日常宣传的创新、创优,从而提高全省广播电视的宣传质量。本刊特此推出专栏,为的是让精品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广播电视多出精品,并沿着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编辑精品意识三题河南人民出版社王金楚图书市场呼唤精品我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书近10万种,其中当然不乏好书,但有相当大一部分书属“不好不坏”之列;而真正的精品图书到底能占多大比重,尚不得而知。所谓“不好不坏”的书,其实也就是“平庸书”。这...  相似文献   

10.
孙宝山 《河北广播》2001,(5):31-31,45
面对媒体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使广播坚守阵地而不致滑坡?笔者认为,增强精品意识至关重要。树立精品意识,就是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让广大听众更喜欢我们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郑明欣 《青年记者》2007,(3):112-112
新闻精品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要打造新闻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搞好新闻策划,扣紧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宣传中实施精品战略,目的在于强化从业人员的精品意识,实现多出精品力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这是时代的呼唤,观众的渴望,电视人的追求,可谓众望所归。然而,要把良好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电视人对栏目的精心打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郑竑 《记者摇篮》2004,(7):57-57
进入新世纪。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视节目需求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观众呼唤精品、名牌,时代呼唤精品、名牌.电视台的生存发展呼唤精品、名牌。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电视出精品、出名牌。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不少的电视台中.为何精品、名牌“千呼万唤”出不来?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体制落后、人才短缺、投入不足、把关不  相似文献   

14.
刘静娴 《图书馆学刊》1998,20(2):45-46,48
如何开发报纸信息精品刘静娴(辽宁省图书馆)当今“精品”二字随处可见,什么鞋帽精品,图书精品,电视精品,文化精品等等。如此众多的精品,并不仅仅是体现出一种时尚,而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文化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也应把已收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  相似文献   

15.
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世界万物普遍遵循的发展规律。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到今天,树立精品意识,多出精品节目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电视编创人员的共识。是电视事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一、从精品图书、精品工程到精品战略,是出版界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敏感出精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军事记者》2001,(10):34-34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介的宣传手段越来越先进,新闻产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各新闻媒体通过策划、实施精品战略以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培养队伍。然而一个精品的产生不仅需要记有较深的新闻业务根底,需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敬业精神和对事业的执追求,更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高度的政治敏感。  相似文献   

19.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20.
何谓“精品”?精,精粹、精华、精彩之谓也。精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质产品,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上乘之作。那些被人们称之精品的东西,总是充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是一种凝铸着时代之魂的,代表着某个时代、某个发展阶段上最高水平的经典之作。因此,精品在相当意义上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表征着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化识别符号。秦砖汉瓦、唐诗宋词,皆如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