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其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命本体论角度出发认为:传统审美体验是生命体验的逐层升华和不断生成;生命体验在共时性与历时性两种心理结构中逻辑展开;生命体验的整体性的一元构架和心物互动的和谐化的二元展开,构成了传统审美体验的范畴特征;传统审美体验的言说结构和方式蕴含着对生命本体的感性直观体验。这些表明传统审美体验与总体性生命体验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了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行为艺术自身传达机制的严重偏差,致使它在注重感性体验的大众审美中丧失民众的认同;又由于行为艺术对“生命的尊严感”恣意亵渎,致使它在强调理性分析的艺术界也饱受排斥、唾弃。  相似文献   

4.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是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哲学。他认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在于使生命本能得到肯定和发扬,艺术和审美具有革命造反功能,通过造就“新感性”来改造和重建世界。艺术和审美通过虚构的审美形式实现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但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论”是一种主观设想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体验的本质的几种观点,认为以“自由”和“生命”这两个概念来界定审美体验的本质都有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审美体验的本质是“超越”,只有“超越”这一概念才能最深刻、最充分地揭示审美体验的内涵,因为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超越”一词的含义比“自由”和“生命”更丰富、更宽泛,它既包含了“自由”和“生命”的双重含义,又超越了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审美体验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特征。通过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并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素养 ,陶冶高尚的情操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体验问题作一些肤浅的阐述。一体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众说纷纭。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说 ,体验是一种认识方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抽象     
本文不同意把审美思维等同于具象思维的观点。认为如果在审美活动中排除了抽象思维,这不仅违背人类思维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审美的教化意义及文化意义,同时也不合符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审美活动的实际。但审美抽象不是桑科学抽象那样从感性材料中抽取共同属性,而是从自然感性中提炼和创造具有情感生命和理性意蕴的特殊意象。审美抽象和移情体验相辅相成,不存在移情体验的审美抽象谓之空,不能升华到审美抽象的移情体验谓之盲。审美抽象旨在实现对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及社会规范意象的凝定、体验、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通过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引导视障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对生活和人生进行设计、思考。养成这样的审美态度,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特征。通过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并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是一种认识方式,是情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审美境态和神思。根据上述理解,我们在艺术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