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的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特别要关爱“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采取多管齐下,耐心教育,爱心感化的教学模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洪冬玲 《考试周刊》2011,(33):182-183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闲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困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从关心他们的成长着手,让他们随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4.
刘瑞玲 《新疆教育》2012,(18):34-34
学困生的成长教育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落到实处的问题,也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产生既有其客观因素又有其主观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使之能园满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近年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素教质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何为学困生?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53):122-123
不管在哪一个阶段,学困生是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他们一般主要是指无法进行良好学习的人。最近我国新课改不断推进,高中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还是有很多的学困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对学生本人和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课堂中他们无法跟上高中化学的节奏,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听懂,没有学习兴趣。化学对他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高中化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本文从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探讨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具体对策,希望对广大教育者提供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彬彬 《新疆教育》2013,(14):32-33
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高中“学困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了让他们更早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改变学习态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但职校学困生相对较多。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特别关爱学困生,正确认识学困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困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健康成长。本文为此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关爱学困生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困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从关心他们的成长着手,让他们随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工作中必须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的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特别要关爱"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采取多管齐下,耐心教育,爱心感化的教学模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挥,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要注重鼓励,使其体验成功;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位学困生,让他们敞开紧闭的心扉,让灿烂的阳光照亮其心房;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让其在一个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极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化学学科的教育者,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对化学“学困生”实施了以下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的转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我们老师在与他们相处时要以人为本,倾注师爱,本文试着从形成“学困生”原因、教育认识与做法展开。  相似文献   

13.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着每一位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学困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其成长,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提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变化、发展的可塑性很强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产生如此多的学困生呢?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呢?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育是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量以及"三观"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班级中有学优生和学困生之分的结果。我们不仅要保持学优生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学困生的发展。培养那些潜在的学优生。  相似文献   

17.
陆明开 《中学文科》2009,(18):129-130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教育界,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为“学困生”的问题困扰着,从古至今,只要教育存在,就很难摆脱“学困生”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形成因素,又从四个方面论述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蝗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袁光仁 《教书育人》2008,(11):38-38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班级里,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监督权;在校园中,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去尊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王飞 《文学教育(上)》2009,(11):126-126
在新课改形式下,许多老师,特别是边远山区的老师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正逐步走向一个个的误区,这是由于他们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等方面理解不够而导致的。但是作为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不能片面的去理解新课改,应该将新课改的理念、方法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贯彻落实新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