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人性关怀反映了德育人本化的趋势 ,关怀取向是对公正取向的合理补充。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以情感体验与关爱实践为基本特征。关爱教育模式是以体验式学习建构的道德互动性结构化整体 ,包括情境体验、价值辨析、活动践行三种基本课型。关爱教育的实施需采取渗透性策略、生态性策略、仪式化策略与随机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学生“关爱他人”人格的养成教育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优秀品质的阶梯式教育体系。构建和分析了“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形成过程”网络图,研完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的方法及主要教育行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培培 《成才之路》2014,(12):13-13
关爱行为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一方面关爱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终身教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关爱教育又必须遵循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关注人的生命历程的每一阶段的美德与善行。目前,关爱教育在小学生教育阶段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需要小学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更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关注,为小学生营造关爱氛围,帮助小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关爱行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既要给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尤其是培养关爱的情感.现实中也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关爱情感的缺失和错位,我们的教育也有不足之处,这些都促使我们以更强的责任心去研究关爱问题.事实表明,重视关爱、实践关爱、学会关爱,正在成为德育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也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教育应该更加以人为本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李葵芳 《华章》2007,(2):49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普施关爱,这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教书育人要从关爱开始,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把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在班级管理中普施关爱;对违纪学生要倾注爱心;走近学生,理解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关爱.  相似文献   

6.
开展关爱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2006年在考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利用国家、社会、自身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关爱的机会,将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关爱活动作为关爱教育资源,视关爱教育为德育的主旋律,切实做好关爱教育工作,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关爱品质,不但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葛巧娣 《文教资料》2009,(4):132-134
为了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本文提出应以"趣"入手,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点燃关爱的火花.在游戏、故事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即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最后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我校(江苏省宜兴市红塔小学)位于陶都宜兴美丽的西氿之滨,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是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的实验基地。近年来,学校针对外来民工子弟多、贫困学生多的实际情况,围绕"爱满天下"这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扎实开展关爱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以关爱教育为切入点的办学之路,努力打造关爱教育特色品牌。一、学校管理激发关爱教师队伍是实施关爱教育的主力军。为了践行关爱教育,我们建立了一支具有强烈的关爱教育意识、清晰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32):139-140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当前,多数幼儿处于独立个体化,辈分观念淡薄的生活氛围中,虽然他们获得的被关爱情感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关爱情感空间却极度缺失、不完整。笔者尝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资源优势,通过营造节日环境进行爱的熏陶、开展节日活动萌发爱的情感、创设节日实境引导爱的表达等途径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萌发关爱老人、关爱父母、关爱同伴的健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关注让孩子关爱他人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比给他任何财富都强。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爱他人,请看下面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的教育理论研究中,经常强调老师要爱学生。的确,外界的关爱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更是班级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班级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爱心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潘建东 《教学随笔》2013,(12):142+144
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爱教育"的内容安排,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进行探讨。同时文章还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生活中出发让老师能够很好地融入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在素质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师风范,在"关爱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选择体验性关爱学习方式,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及学生学习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爱教育是以个体或群体的情感体验与关爱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对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在实施关爱教育中应增强体验性,引发学生道德感悟;增强渗透性,挖掘学科情感元素;增强生活性,回归儿童现实世界;增强浸润性,营建关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6.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关爱学生、关爱生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关爱学生教育智慧的角度出发,从"敬畏生命,呵护学生""放低姿态,平视学生""包容错误,善待学生""走进心灵,倾听学生"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在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下,关爱学生的具体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关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阐明了关爱在人性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如何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并让它奏出美妙的音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一、关爱是润滑剂关爱学生、热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关爱学生是社会的、高级的、政治的情感。本文以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为例,围绕着关爱教育在尊重和欣赏学生、宽容和信任学生、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用真心与真情呵护学生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芳 《教师》2015,(1):75-76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机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感受中学会关爱。《弟子规》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关爱说起,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