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始终。对于这一点,最近我组在讲授毛主席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时,有些点滴体会。这一课文,毛主席一方面赞扬了徐老的高贵品质,一方面又批判了某些人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教学时,首要的必须使学生深刻认识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从而热爱徐老,学习徐老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一九三七年,当徐老六十寿辰的时候,毛主席写了一封祝贺信,热情地赞扬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毛主席还在庆祝会上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相似文献   

3.
今年一月教师报和中国青年报發表了毛主席給徐特立同志的信,广大教师和青年紛紛来信給徐老,表示要向他学習,并要他談談自己学習的經驗。本刊記者特往訪徐老以及了解他的同志。綜合起来,写了这篇自学的經驗,同时把他的处境和时代都写出来,以說明我們的老一輩是怎样艰苦奋斗去开辟道路的。徐老从私塾里所学得的东西还不到今天高小毕业生的程度,他成为革命的老教育家,都是在工作中自学的結果。从这里我們小學教师和高小毕業生可以得到無限的鼓舞!徐老对于許多来信不能一一答复,特囑記者向来信的同志致意。  相似文献   

4.
今年二月,是敬爱的徐特立同志诞辰一百○二周年。徐特立同志的一生,高风亮节,光明磊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多年来,我有幸在徐老身边工作和学习,徐老的革命精神和谆谆教诲,令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英勇奋斗的今天,纪念徐特立同志,缅怀他的崇高品德,必将激励我们在转移全党工作重心,加快四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奋发向前。  相似文献   

5.
离长沙市约90里之遥的五美山,有一所规模不大而历史悠久、并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学校,就是我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徐老(特立)在四十三年前创办的五美小学。去年11月29日,我和李且蓂同志同往访问这个学校。我们在长(?)公路的江背车站下车后,步行20里才到达观音堂。这是徐老的故居,也是五美小学的校址。学校前对平旷的田野,后倚绿树成林的小山,风景清幽,麝嚣远隔,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地方。校门上有徐老在解放后親题的“五美学校”的校牌,会议室壁上挂有徐老最近的照相。我们看了这些,自然地憶起了40年前在第一师范教室里听徐老以宏亮的声音講他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左翼革命前辈丁玲同志,为了表示对这一战斗的革命组织和为此而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的无限怀念,在一九八○年《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左联专号”中,发表了她珍藏四十八年的耶林给她的四封信。丁玲同志历尽战乱浩劫,仍保藏着这几封信,多么不易!可见她对共同战斗过的革命战友感情之深。丁玲同志在发表这四封信的《附记》中说:“……把这几封信的原件,全都寄给了张以谦同志。”)张以谦是耶林的侄子——  相似文献   

7.
诗律一席谈     
1978年1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在文艺界引起了学习的高潮,大家围绕着毛主席这封信的重要内容,就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艺术特点和新诗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毛主席在这封信里,曾谈到了诗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讲《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一课的教学。他没有根据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把课文分作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而是在适当地介绍徐老的革命经历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采用“串讲评点”的教法,启发诱导学生将徐老高贵的革命品质和“有些人”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以及“四人帮”的丑恶灵魂进行对照比较。这样,既通过鲜明的形象,紧密联系实际,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又围绕课文思想内容进行了词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课的同志都觉得这一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听了这一课后,使我更感到有跳出语文“教学八股”的圈子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徐特立同志的题字:“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徐老的话真是讲到我们老红军战士的心坎里去了。看后,我无比激动、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0.
一文学艺术是形象的科学。艺术创造的思维特征,就是形象。《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在这封信里,毛主席三次提到“形象思维”,明确地教导我们:形象思维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思维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那由此而创造的艺术作品,只能会产生“味同嚼腊”的后果。在我国古代,并无“形象思维”这一术语。形象思维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  相似文献   

11.
在喜迎更大跃进的一九七八年来到的时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华主席为《人民文学》的光辉题词下达了。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意义深远的大事,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着重谈了格律问题、形象思维问题和新诗的形式问题。多少年来,毛主席对于新诗的形式一直非常关心,早在写这封信之前,就指出: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并且反复指明: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这封信里又提出了“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今天我们纪念徐老诞辰一○五周年,不仅要认真学习徐老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而且要认真学习徐老的光辉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地研究它,发展它,这对于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徐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为革命办教育和以革命精神办教育的一生。正如谢觉哉同志所称誉的:“孔子不足高,墨翟差可比”。徐老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之长,范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的宏伟诗篇,不但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和我们时代的最强音,而且是革命文艺的光辉典范和卓越的艺术珍品。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毛主席身体力行,他的律诗首首都讲平仄,严格遵守诗歌创作中的规则。本文对毛主席七律诗的平仄作简要的分析,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前日理万机,昼夜为中国革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操劳不息,但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却十分关怀,对新诗创作也给予特殊的关注。一九五七年《诗刊》创刊,毛主席发表了关于诗的一封信,对新诗创作提出了“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的要求;一九六一年诗歌界对新诗的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主席又及时地作出了光辉的指示,指出新诗要在学习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今天,华主席又亲自批准发表了一九六五年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这  相似文献   

15.
值此开国邻袖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来临,时逢徐特立同志逝世35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烈士故里,举行山西徐特立高级职业中学挂牌暨徐特立铜像揭幕、徐特立纪念室剪彩,纪念徐老、缅怀徐老、学习徐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意义尤其重大而深远。我代表徐老亲属,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是整个文艺界和文艺院系的喜讯,是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毛主席在这封信中的深刻指示,对于文艺创作和评论,对于文艺教学和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诗要用形象思维。”毛主席通过谈诗,明确肯定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过程中认识和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揭示了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作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从师于徐特立老师.徐老是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执教认真,特别是他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治学方法,对毛泽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非常尊敬徐老,1937年,徐老60大寿时,他特地写信祝贺.但徐老从来不以老师自居,而是虚心地向毛泽东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程菲菲小朋友: 我叫李锦,今年78岁,是贺清华同志的爱人。9月16日上午11点多钟,我收到了你写给贺清华爷爷的一封信,信封还是特制的。我不能不告诉你,贺清华爷爷不幸于今年7月8日与世长辞了。他虽然不能亲笔给你复信,但他知道革命后代正健康成长,知道你给他写的充满革命友情的信,定会含笑九泉。在艰苦的延安岁月里,贺爷爷几乎是一直警卫毛主席。你们学校不是有个“毛岸英中队”吗?当年岸英同志从苏联学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光辉指示和教导,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喜悦啊!这不但对于诗歌创作和文学创作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和深刻的启示。毛主席在这封信中三次强调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并且指示我们由于“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他老人家把“形象思维”作为诗  相似文献   

20.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补充教材“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主席1944年9月8日在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的讲演辞。毛主席在这篇文章里,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是非常深切的,对他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文章里不仅赞扬了烈士的革命崇高品质,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就应当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是贯串在全篇文章里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