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师徒制教育模式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虽然后来也出现了画院等其他美术教育形式,但仍以师徒传承为主,这种教育形式在明清时期尤其盛行,出现了中国画门派林立异彩纷呈的局面。这种特殊行业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培养出了大批艺术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学校式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形式,它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对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扬长避短,使之与现代教育模式互补,更好地探讨中国画的教育模式,把握其教学规律,是当今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美术教学讲求师徒授业或父子相传,采用的是匠人传授式的教学。北宋宫廷“画学”的出现,宋徽宗赵佶办起“画学”来教育“众工”《画继》),这所“画学”在历史上虽昙花一现,却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所皇家美术学校。但教学方式上仍然是传统的,直至1902年,南京三江师范学堂(后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的建立,设有国画、音乐、手工等课,美术教学才初具班级制的组织形态。后来的各种学堂和师范学校的图画课都普及了这种授课形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师徒制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这种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发展历程的回顾,着重分析了该模式的得与失,并讨论了该模式与现代美术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以期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更有效地借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经验,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国工程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延续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德国工程学博士培养中传统“师徒制”培养模式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结构化培养模式各自的特点、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结构化模式并没有在工程学博士生培养中大规模推广,“师徒制”依然是主导模式,而结构化模式则只是其补充形式,但“师徒制”与结构化培养模式已经开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由此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了德国的工程学博士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师徒制模式的理论探讨和企业与学校推行师徒制的成功案例分析,认为师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异绩效可以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许多瓶颈和突出问题,为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师徒结对”,顾名思义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师徒结对”这种教师培训模式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师徒结对”的传、帮、带热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罗尔编先生的一本《师门五年记》让我们看到这段师徒之间的生活、学习与一些心情的交流。这与中国传统书院下的师徒关系明显不同,而胡适讲究的就是科学精神来做学问,所以他的考证方法就是严格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从罗尔钢的个性看到“不苟且”,也帮助罗尔纲引领到用不苟且的态度来做人与做学问。胡适与罗尔纲的师徒教育,丰富的不只是教育内容,更重要是教育精神的传承。本文注意到胡适与罗尔纲所建构的师徒教育模式.再对比西方与美国的师徒教育制座.以供荤幂塞老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晋春霞 《林区教学》2023,(5):111-114
新手教师又称初任教师、新教师或新合格教师,其特点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且处于“学生—教师”的职业化时期,这一时期是新手教师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阶段,对其进行入职教育是帮助新手教师应对职业挑战,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和新文化的重要策略。基于此,以师徒制模式为中心,阐述师徒制模式下三种主要的新手教师入职教育途径,分别是传统师徒制、团队师徒制以及电子师徒制,以期为新手教师的入职教育提供方向指引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倩 《课外阅读》2011,(8):83-84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组成部分,对完善人的审美品质、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塑造人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教育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乐。而其中首的便是审美教育的功能。本文着重从美术教师“集体探索美术教学新路;共同学习,集体彰显美术课堂活力;交流碰撞,师徒切磋课堂教学技艺;齐心协力,携手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四个方面阐述美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性和具体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术教师在当今素质教育旗下的个人职责与团队魅力。  相似文献   

10.
“师徒结对”作为教师培养的传统方式和有效模式。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克隆现象”、“马赛克现象”等负面效应。消解其负面效应。应建立自我导向与自然合作相结合的新型教师文化。使“师徒结对”建立在坚实的教师文化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借助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也为了进一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学校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就在很多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因为种种原因逐渐变成“走形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当代中国画工作室制与传统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的渊源发展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两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和优长,分析中国画教学工作室制与传统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实践意义及其在当下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师徒结对本是一种操作性强、耗时少、省经费的简约的校本培养模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暴露出结对措施针对性差、教师疲于应付、结对效果低下等状况。原因在于“大一统”的结对模式引发师徒不适,进而导致师徒结对的低效。看来,师徒结对需要“量身定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西方美术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苏州的工艺美术教育在作坊师徒传授的基础上,呈现出以沈寿的刺绣传习所和颜文樑创办的苏州美专为代表的科班教育和工场教育形式的新特点。回顾民国时期苏州的工艺美术教育,反思今天的艺术教育模式,对今后苏州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一”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与个人医德素质指导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是回归传统“学堂制”与“师徒制”的有益结合。某校在四、五年级的儿科专业学生中实施“一对一”临床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单调模式,它是当前教育的制高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入手,重点论证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内容的整合,即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如何轻松地充实、拓展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摘要”MO”意指多元、开放.同时也是罗湖美术素养测评模式的logo。“Mo美术素养测评模式”强调测评范围、方式和维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追求的是“以美育人.面向全体,个性发展”。(“MO美术素养测评模式”以下称MO模式。)通过“M0模式”的实施,将引发学生对美术探究与实践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反映广州市晓园中学根据自身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顺应现代教育发展之潮流,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美与创造”教育模式,探索美术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国内“经验传承”式的师徒制而言,国外的师徒制则早已“制度化”与“体系化”.国外师徒制研究表现出“成果丰厚”却又“问题凸现”的鲜明特点,前者主要体现在导师选拔与培训的规范化、指导模式的多样化、指导活动设计的系统化、评价与激励措施的机制化,而后者则体现在概念界定的去操作化、研究内容的显性化、研究方法的个案化以及研究对象的集中化.今后,应该从研究方法、内容、视角、对象等方面来深化师徒制研究,同时从设计理念、导师的选拔与培训、指导活动的设计、评价机制等四大层面来完善我国的师徒制.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意义的博士教育诞生开始,博士生导学关系大致经历了“师徒式”“制度式”“协作式”等主要形式。“师徒式”意味着师生身份关系的初显,“制度式”体现着师生制度关系的稳固,“协作式”代表着师生协作关系的发展。博士生导学关系演变反映了工具理性的渐进与交往理性的渐退,未来导学关系的发展呼唤交往理性的回归,具体而言,需重拾导师与博士生的主体地位,寻求共同认可的制度规范,创设具有共享意义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