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开学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数码学校发生了许多事情,作为见证人之一的我为大伙做一个汇报吧!从开学初,学校就开始举办“我是节约小明星”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使甘肃舟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灾区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也陷入了停顿。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舟曲一中的3040名学生被分批转移到了兰州和定西的4所学校异地复课,使他们在千里之外又有了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笔者有幸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到甘肃  相似文献   

3.
陈平 《神州学人》2009,(8):38-39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9月份以后出生的。我也是。 我上学那会儿,小学好像是只收9月份以前出生的孩子。我母亲为了早点把我送到学校里,特意带着我去修改户口,那年月军队编制的集体户口随便改。这样一来,我就提前1年长大了1岁。5岁半的我,混在一群6~7岁的孩子里。到了学校,稀里糊涂地开始了我的学校生涯。但是,到底是因为年纪小,总是显得少不更事,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4.
拿着学生送给我的元旦贺卡,读着“祝老师永远幸福,别忘了我们。97警校外班全体学生”,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一年半前。1997年暑假之后,送走了94级的学生,学校又安排我做了97警校外班的班主任。虽然任期只有两个月,都赢得了“永远的班主任”这个对一个教师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誉。60天里,我是这样与学生度过的。报名第一天开学报到的那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拿好报名用的花名册、票据就匆匆走进303室。已有一簇人围在了门外,我搬好桌子开始报名,可站到我面前的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梦呓     
波波是我教过的学生中学习最用功的一个。记得那年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带初三半业班。学校为了出“成绩”,竞然不顾教育规律,规定学生每天早晨六点钟到校上早自习,下午放学后还要上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孩子们一个个被弄得筋疲力尽,整天瞌睡不断。看着孩子们那疲惫不堪的样子,我打心眼里心疼。然而校长却一意孤行,又岂容我等小教书匠置喙。为了让班上几个路远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我把他们安排到了教师的集体宿舍里,波波就在其中,和我住在一个房间。  相似文献   

6.
门前那棵树     
大学毕业后,我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所小学任教。学校不大,只有两间校舍,18个学生。在我到来之前学校已经停课三个多月了,据说是那位分来不到半年的师范生因耐不住寂寞不辞而别了。后来就再没有教师来。我来之前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当区教委主任握着我的手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可以对他人在任何方面缩手退步,而绝不能对自己的父母退步缩手1982年冬,父亲的病愈发严重,那时我已经是个有4年服役期的老兵,是图书室的管理员。家里窘到极处时,父母想到了我,想到了部队的医院。于是,我请假回家去接父亲。不消说,父亲是抱着治愈的期望来住院的。在最初的半个月,因为医院比较暖和,他的精神也好,病似乎轻了。那半个月的时光,是我这一生回忆起来最感自慰、最感温馨的短暂而美好的日子。因为,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孝敬父亲于床头的两周。每天,我顶着北风,走四五里路去给父亲送饭,一路上都哼着  相似文献   

8.
刘艳萍 《班主任》2010,(2):34-34
2006年5月,我校几个学生在学校附近的胡同里涂鸦,被街道负责人告到学校。我去调查情况时,发现胡同里满墙随心所欲的涂鸦作品,张牙舞爪、构图怪异,一股既颓废又张扬的气息扑面而来。很快,我通过学校书画社找到了两个经常到小胡同涂鸦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巧觅房踪     
不久以前,我来到了德国。刚到的时候,我遇上了第一个难题——找房子。当时正赶上德国大学的假期,学校里的学生不多,幸好我在学校的食堂里看到其他学生贴的小广告。在众多小广告里,我找到了一个zwieschenmiete,即中间房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初三那年,我在镇上一所初中求学。那时候,家境窘迫,每半月回家一次只能领取10到15元的生活费,来维持将近两个星期的艰苦生活。十几岁,是一个孩子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正值青春发育期的我们。经常是才吃了一大钵饭菜之后,不到放学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学校里大都是农村的孩子,一两千人的学校按照经济条件被划分为两个食堂:大食堂和小食堂。很显然,小食堂是为那些家境好的学生准备的,我们无缘享受。为了防止大食堂的学生窜到小食堂"偷荤",学校经常派人在门口把关。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冬,父亲的病愈发严重。那时我已经是个有四年服役期的老兵,是图书室的管理员。家里窘到极处时,父母想到了我,想到了部队的医院。于是,我请假回家去接父亲。在最初的半个月,因为医院比较暖和,他的精神好转,病似乎轻了。那半个月的时光,是我这一生回忆起来最感温馨的日子。因为,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孝敬父亲于床头的两周。每天,我顶着北风,走四五里路去给父亲送饭,一路上都哼着京剧。一次,我去送夜饭时,发现父亲和母亲不在病房。我在露天电影场找到他们时,他俩正在寒风中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我的心里便漫溢过许多欢乐和幸福,以为父亲的病果然轻了,慌忙给哥姐们挂了长途电话,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父亲也以为他的病有望痊愈,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对话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而激动不已。记得参加工作不久,我骑着刚买来的自行车到商店购物,走出商店大门,发现那崭新的自行车已不翼而飞,我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要知道,那时买辆自行车,得省吃俭用好几个月呢。回到学校,我把这件事讲给学生听,说着说着,眼泪又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事后大约有半个月的时间吧,有一天放学后,我在教室里布置“图书角”,不知不觉,天黑了,当我转身锁门的时候,猛然发现还有几个孩子站在门口。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有何伟峰、孙建生……“这么晚了,你们不回家,还站在这里干什么?”我有点生…  相似文献   

13.
吴朝阳 《班主任》2013,(7):38-40
去年九月,在汉堡Hamm文理中学凑书的儿子终于进正规班了。在刚开学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就参加了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和中国的家长会差不多,先由班主任把学校的学期计划和任务知会家长,接下来是家长和老师互动时间,由家长们提出开学一个月以来学生反映学校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记下问题后反馈到学校,希望学校作出改进。而第二次家长会——学生学习发展谈话,却给了我很大触动,让我对德国人办事的规范、严谨有了深刻体会。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三那年,我在镇上一所初中求学。那时候,家境窘迫,每半月回家一次只能领取10到15元的生活费,来维持将近两个星期的艰苦生活。十几岁,是一个孩子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正值青春发育期的我们。经常是才吃了一大钵饭菜之后,不到放学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学校里大都是农村的孩子,一两千人的学校按照经济条件被划分为两个食堂:大食堂和小食堂。很显然,小食堂是为那些家境好的学生准备的,我们无缘享受。为了防止大食堂的学生窜到小食堂"偷荤",学校经常派人在门口把关。  相似文献   

15.
春季学期伊始,我到处寻觅能兼职挣钱的工作。因为国际学生没有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半工读"许可,在校内打工受到很多限制。经同学介绍我开始到学校里最正式的高级餐厅里做领位员,就是国内俗称  相似文献   

16.
1997年8月,我作为“AFS教育交流项目”的交换教师曾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0个月。我先后到了3个社区的8所学校,接触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各个年级的学生,并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这一期间,家长对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的参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缘,妙不可言     
缘分,一种奇妙的东西,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正如我与《上海教育》的结识,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这使我不能不相信缘分的存在。今年九月,我因患急性阑尾炎动了手术,半个月没法上班,那时整天躺在床上,觉得无聊至极。忽然想起刚开学时从学校里拿了几本《上海教育》,因为没时间,一直放在写字台上没有看,想想现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拿来  相似文献   

18.
赵红 《班主任》2014,(7):56-57
正那是一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女孩。她并不是我们班学生,并且只在学校待了两个月,我本不应认识她,但还是和她有缘相识了。那届新生入学不久,我到寝室查看我班学生午休情况,远远就看到一个穿白布裙子的瘦高个女生,手里端着一个小筛子,在楼道里跑上跑下地忙碌着。见我到来,她很紧张地向寝管老师的  相似文献   

19.
求职记     
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我越发觉得空虚。告别了农田生活,我在繁华喧闹的城市里寄人篱下,理所应当地用着姐姐的血汗钱,无聊到极  相似文献   

20.
课间小事     
杜林 《中小学管理》2006,(11):43-43
我来D校上班已经一个多月了。D校的校长办公室设在一楼平房里。每到课间,都有无数孩子透过办公室的后窗向内张望。“瞧,校长上网呢。”几个男孩子叽叽喳喳。这样的事儿,在下课铃响过之后,经常会发生。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安装了宽带,学生可以在网上冲浪。学生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