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太永 《中学理科》2007,(12):52-53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中,相当于序言的“科学之旅”的第一个标题是:有趣有用的物理.显而易见,《教材》对“有用的物理”是相当重视的,把它安排在第一节课、第一个标题的位置.确实,不管是科学技术领域,还是人们的平凡生活都离不开物理.《教材》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说明“有用的物理”.笔者从科学技术、军事和国防等六大方面浅谈教材中的“有用的物理”.  相似文献   

2.
旧事新篇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0课的内容。这节课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组成: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虽然教材编写得活泼而不失严谨,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3.
焦辉 《物理教师》2011,32(4):34-34
鲁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中有一个课堂“迷你实验室”,实验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之《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43页(2013年版)中有这样的表述:“法国于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在《教材完全解读: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青年出版社,王后雄主编,2013年版)一书中却有如下所示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周怀明 《物理教师》2011,32(3):39-40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中,活动11.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节初中数学公开课的课题是《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这一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第4章第三节《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几个问题中是较难的一个.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来看,上课的教师深入地研究了教材,  相似文献   

7.
<正>创意表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表述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每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借助写作把这些内容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可见有创意地表达需要训练和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即“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刘艳霞 《考试周刊》2011,(14):176-177
一、教材依据 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 二、设计思想 (一)教学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涉及本节内容的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设计了一个“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得出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角间的关系,但对这一仅仅从探究中得出的直接结论在理论上想不明白.为了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的《出师表》,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将之编选在九年级。但两种版本对“引喻失义”却给出了不同的注释。人教版: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比喻;义,适宜,恰当。北师大版:言谈违背道义。很显然,两种注释的分歧在于对“义”的理解不同:人教版把“义”理解为“适宜,恰当”;北师大版把“义”理解为“道理”。到底谁的理解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7页)对“义”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教材中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有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内容。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想想做做”的问题: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浮力”教学时,经常有教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向学生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将一个饮料瓶剪去下半部,留下上半部倒过来呈漏斗状,在其内放一乒乓球然后向里面倒水(如图1),此时水会从乒乓球和饮料瓶的缝隙流出;接着教师把瓶盖盖上或用手从下方堵住瓶口,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作用及地位本节内容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  相似文献   

15.
王海全 《物理教师》2011,32(6):37-37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09年第13次印刷的《物理》选修3—1教材,第5.4节“家庭作业与活动”中第8题为:在导出安培力的一般公式时,采取了分解B的方法如图1所示(原教材图5—38),能否用分解I的办法来推导这个公式?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对《曹刿论战》(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鲁庄公的形象,人们历来依据课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把他当作一个“鄙”的典型,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其实,鲁庄公身上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于是,在分析庄公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刨设了“我为庄公找优点”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训练题:沙漠中有一个沙丘(如图1),当水平方向的风不断吹过沙丘时,沙丘会慢慢:  相似文献   

18.
《电子线路》(第三版)简评王德勤粱明理主编的理科物理专业用教材《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改增删而成。修订时进行了可喜的改革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使用后,感触较深,谈谈下面几点体会:一,加强集成电路内容,总体...  相似文献   

19.
1 “最后一节”现象 北师大版《数学》七至九年级的很多章的最一节内容在编写上显得很有特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教材中共设计了7节内容,第1节至第6节分别是“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角的比较”“平行”“垂直”,而第7节是“有趣的七巧板”.应该说,  相似文献   

20.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的第三节是《功》,为了引入功的定义,教材首先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然后进行探究斜面活动,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