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宝昌 《收藏》2013,(2):42-47
中国古代漆器其工艺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精益求精。在战国、秦汉之际。漆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汉时期.大量质优价廉的瓷器烧造使漆器造作渐减;隋唐以来,瓷器已取代陶器、青铜器、漆器等成为日用器血,  相似文献   

2.
李采莲 《收藏》2020,(2):112-115
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是指仿照青铜尊造型烧制的瓷器,其中一部分瓷器在仿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也注重模仿青铜器的工艺和纹饰;另一部分则结合传统瓷器的经典纹饰,运用当时流行釉色。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最早兴起于宋代,元、明进一步发展,在清乾隆时期发展至顶峰。目前,对于仿青铜器瓷器的研究,多集中于整体的祭祀瓷礼器,而少有对某一类仿青铜器瓷器进行的梳理和研究。本文以乾隆朝仿青铜尊造型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器型、工艺、纹饰三方面分析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卫民 《收藏界》2013,(9):75-79
古玩界喜欢说陶瓷,其实陶器与瓷器有许多差异,陶器鉴定与瓷器鉴定也有许多不同。由于历史的、文化的、政策的原因,我们更多的喜欢瓷器,研究瓷器,因而陶器及其鉴定经常处于边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郭学荣 《收藏界》2014,(9):106-110
鄂尔多斯青铜器,既是个文化概念,又是个地理性概念。从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的北方长城沿线陆续出土大量的以装饰动物纹饰为特征、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并且在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数量最多,又最具地域文化特色,因而通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相比较与中原以礼器著称的农耕民族的青铜文明和以神器著称的西南民族青铜文明,鄂尔多斯的青铜文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都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且便于携带;装饰题材主要以动物造型为主;在材质方面绝大部分为青铜,同时还包括金、银、铁等。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魅力的绽放,有极高的学术、艺术、工艺价值,特别是其粗狂的艺术之美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1,(6):I0021-I0024
本·詹森斯(Ben Janssens)伦敦东方艺术有限公司的主要专长是中国艺术。中国艺术被本·詹森斯在这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早期陶器、青铜器、雕塑,跨越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至明代。古董主要包括汉、唐墓葬陶器雕塑,商、周时期青铜礼器、古玉器、佛教雕塑和瓷器等。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6,(12)
国拍鉴定坐落于北京古玩书画城B1层,面积达400平米的中博艺术馆是由实力雄厚的北京国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倾力经营的集展览、笔会、鉴定、讲座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场所。北京国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经营宗旨:力争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打造出来的瓷器、陶器、青铜器、景泰蓝、名人书画等艺术精品,以其最完美的面貌展现给公众,让人们充分领略中华文明的精彩与制作工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7.
杜平安  王聪 《收藏界》2014,(8):83-88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创造,因此china(瓷器)成为英文词汇里中国的代名词。公元前16世纪商代前期,是我国瓷器发展的萌芽期。这时出现了原始青瓷,它是一种与陶器截然不同,又稍逊于真正的瓷器的新器物。因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敛密、外观华美、经久耐用,为人们所喜爱。汉晋以后,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就是文化,文化之上是艺术,艺术的终极是美。人们得到了审美,就得到了愉悦;得到了愉悦,就得到了健康;得到了健康,就得到了长寿;得到了长寿,就得到了最大的幸福。美育就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相似文献   

9.
鱼龙玉斧     
王晓海 《垂钓》2010,(3):88-88
龙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鱼是繁衍生殖人丁兴旺的象征,二者合一制成玉斧,是龙山先民的伟大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量出土文物在欧洲各国古董店随处可见,年代跨越之久远让人惊叹,有夏、商、周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石雕、木雕、书画、玉器等等。因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欧洲收藏家偏爱蓝宝石、红宝石、琥珀、珍珠等,对玉器不屑一顾。这件鱼龙玉斧是笔者在德国吕贝克古董店买到的。  相似文献   

10.
黄立安 《体育科学》2011,31(8):84-97
古希腊陶器彩绘描绘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场景,它们历来受到体育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并与文献记载相互映证,成为研究古希腊体育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同时,古希腊陶器彩绘涵盖的丰富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使我们得以从具体审美事实和规则入手,开展对于体育美的具体研究。它们不仅是体现艺术美的珍贵文物,同时也是表现体育美的经典样式。试图以体育学为基础,从历史学、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开展古希腊陶器彩绘所表现的体育美研究。由于体育美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尝试从体育活动中所展现的身体美、运动美、社会美和环境美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论述,以期深化我们对于古希腊体育审美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1,(6):I0030-I0031
范德文与范德文东方艺术馆(Vanderyen & Vanderven Oriental Art)是一家荷兰本地的参展商,以专营中国外销瓷为特色,另外还包括一些典型的17、18世纪中国瓷器、汉唐时期陶器,以及部分早期青铜器和漆器。本次他们带来了一尊高达180厘米的巨型唐代天王陶俑,其体格之魁硕、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范德文与范德文拥有丰富的青花瓷收藏,让我们看一看这些青花瓷。  相似文献   

13.
陈国英  李江平  李焕 《收藏》2008,(6):96-98
齐家文化与齐家文化玉器的时代与分布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发现丁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其文化特征为:1.有相当部分颜色与器形独具特征的陶器;2.出现了红铜器与部分青铜器。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10)
正2020年8月7日至10月18日上海博物馆1951年,收藏家倪汉克先生出生于荷兰的阿登豪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倪汉克先生的外祖父、银行家本·范·希斯就开始购买中国瓷器。随后,倪汉克先生的父亲也加入到了瓷器的欣赏和收藏中。倪汉克先生继续通过各种拍卖会,让家族藏品扩充了近40%。2008年7月开始,他开始将家族珍藏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倪汉克先生近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54件。其中,青铜器和陶器的时代主要为商周及汉代,牙雕佛塔为清代作品。  相似文献   

15.
徐晓玲 《收藏》2012,(2):14-16
本·杰森,欧洲艺术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东方艺术馆馆长。一位对中国文化痴迷的长者,从事中国古董交易20余年,于1996年在伦敦成立本·杰森东方艺术馆,专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经营业务。该馆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较早朝代的古董,如汉唐时期的瓷器、雕塑,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宋代的佛像、瓷器、陶器等;另一类是近代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如瓷器、金属器皿、玉器、象牙、漆器、玻璃器等。在2011年11月6日至19日举办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携象牙浮雕罗汉、八罗汉玉插屏、松鹤纹竹笔筒等"文房四宝"主题作品亮相,引起了东西方藏家的广泛关注,亦是在此期间,记者有幸与本·杰森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市场、东西方文化艺术以及Tefaf与中国的对话。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伦敦哲麦街91C(91C Jermyn Street London SW1Y 6JB United Kingdom),+4420.7976.1888,www.benjanssens.com  相似文献   

16.
一件瓷器可以美到令人惊叹,那是工艺之美,艺术之美,在浩淼的中国瓷器海洋中,这样的美器并不鲜见。而如果同时,它又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可以与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联系,在历代瓷器中却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前,一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被发现。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时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其发展离不开对美的追求。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愉悦感觉,它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审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去感受美的不同层面,以及对美具备理解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善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展现美和创造美(1)。审美教育强调培养人慧眼识美、思想鉴美、本质具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陈曦 《中国收藏》2023,(4):62-65
<正>春夏之交正是槌声热闹之时,在5月的伦敦新邦德街,素来擅长以精品专场吸引藏家的伦敦邦瀚斯将举行两场拍卖——“麦克·格豪士:水墨与青铜”和“中国艺术精品暨书画”,荟萃来自英国及欧洲诸方藏家的中国艺术精品佳作。综观本季阵容,包括中国书画、瓷器、青铜器、佛像、玉器、古典家具等门类均有力作现身。  相似文献   

20.
张剑  郑华 《收藏》2010,(12):24-28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形胜,钟灵毓秀。镇江博物馆富藏3万余件文物,积淀传承,其吴文化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