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预设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从语用的角度看,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这两个与语境密切相关的特征,并且它应该遵守合作原则,不能有歧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共同语境而产生歧义,会导致不同的人的语用推理出现差异。然而,在广告里由于有共知的语境及人们有相同的逻辑思维能力,歧义会自然消失,人们能从中得出正确的语用推论。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文旨在分析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并重点讨论语用预设和语境的关系以及如何恰当表达和正确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共知性可以影响一个句子或语段在某一特定语篇语境中的适宜性与连贯性,在语篇的衔接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语用预设为理论基础,分别讨论了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中语用预设所起到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预设"( presupposition )也称之为前提,是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大量文献讨论过这个概念。一般说来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存在于句子结构与句意之中。语用预设是关于说话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本文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浅谈"预设"在语义学中和语用学中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自然语言使用时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文化预设指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条和理念,这种潜在形式为生活在同一社会的群体所接受与共享。文化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要求预设要与文化语境紧密结合,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以各自的社会共识或群体意识来解释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同一种交际行为而导致语用失误。教师对文化预设功能的认识和运用,能够促进师生思维对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语用原则和不同的语用规范,培养文化敏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预设·语境·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预设、歧义与语境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工作原理。预设是说话人假定为双方共有知识的一种基本意义成分,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语境,同时又被语境操纵甚至消除。在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将预设包含在语句内部的过程中,常常会触发歧义,而潜在预设在特定语境下的可变性也会触发歧义,这些歧义可借助预设和多元化语境来消除。  相似文献   

8.
预设主要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对话语的理解上,语用预设必须满足合适性和共知性两个条件,而在使用上则表现出单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语用预设的以上四个特点灵活应用,可以提升言语交际策略,有助于说话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预设·语境·歧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探讨预设、歧义与语境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工作原理。预设是说话人假定为双方共有知识的一种基本意义成分,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语境,同时又被语境操纵甚至消除。在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将预设包含在语句内部的过程中,常常会触发歧义,而潜在预设在特定语境下的可变性也会触发歧义,这些歧义可借助预设和多元化语境来消除。  相似文献   

10.
孙训龙 《海外英语》2012,(18):243-244
语用学角度的预设研究促进了人们对预设本质的认识,而对其所具有的诸如适切性、共知性、主观性、可取消性、投射性等特征的研究和关注则进一步推动了语言研究者对预设语用本质属性的界定。这里简单探讨下语用预设其中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化妆品广告是一种劝说性言语行为,而语用预设是化妆品广告实现其劝说目的的重要策略之一.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语用预设在化妆品广告中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并对语用预设在化妆品广告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语用预设是语言交际中语句未直接表达出来但却隐含着的,即预先设定的语言及语言背景知识.语用预设是通过前提触发语获得,学生掌握前提触发语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听力的内容; 教师将语用预设知识及前提触发语贯穿于听力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3.
预设、蕴含和含义是语言学上的三个概念,自从1974年Stalnaker提出语用预设以来,预设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由于它和蕴含、含义之间的关系密切,有学者提出了把预设归结到蕴含和各类会话推断(指含义)中去,这就是所谓的“预设的归结论”。本文给出了对三个概念的界定,并通过一些例子分析了预设归结论的貌似合理性,指出了预设的归结论的实质,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预设的特点更好地为语言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预设的定义及其与语义预设的区别、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功能等方面对近10年语用预设研究成果做一番综合的梳理和概述,便于人们对语用预设最新研究成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推进语用预设研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简要回顾预设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使用特点,并通过广告实例分析了各种预设在广告语言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牛晓平 《海外英语》2012,(14):228-229
Presupposition is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nowadays while it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in philosophy.Early study ex amined it from semantic approach,which treated it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propositions.In 1970s,it was found presupposition was also a pragmatic concept,which held that presupposition varied with context.The author holds that semantic approach can’t solve all the com plex problems while it’s the basic part about the issue.Only through the pragmatic approach can we study it dynamically.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语用预设通常用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但是在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它以虚假预设、冗余预设和多元预设等非常规的形式隐藏于常规的预设手段中,制造语言和思维陷阱,以迷惑和干扰答题者,最终达到娱乐的效果和开发多层次的思维锻炼能力。这三种超常规预设形式的使用是由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隐蔽性和认知多维性等特点决定的,它们能动态地适应中文脑筋急转弯这种特殊语言形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