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的方法,对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的实质。分析表明,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包括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正室与妾室的对立、君与臣的对立。而隐含在表象之下的本质仍是男权与女权的对立、君权与人权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与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二元对立是怎样成功地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渲染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唐霞  王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3-105
扁形人物,指性格单一的人物,是英国小说美学家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圣经中该隐与亚伯即属于扁形人物,福斯特认为,扁形人物就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只有少数一两种固定性格特征的人物,而与之对应的术语是"圆形人物"。在一个复杂的小说中,扁形人物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圆形人物相结合。只有在二元对立的关照下,扁形人物才有存在的价值。该隐与亚伯就是二元对立关照下扁形人物塑造的典范,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有助于揭示人物尤其是扁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露并解决故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蝴蝶君》的故事其实是围绕着自我装扮和表演展开的,自我装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身份的建构和转变。作者通过突出人物的自我装扮,改变了人物的刻板形象,赋予角色以生命力。这种自我装扮实质上是性别表演,是对西方主流文化中性别身份二元对立的反讽。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中人物的自我矛盾、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二元对立的框架,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焦虑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白鹿原》中人物自我意识的矛盾以及价值观与外在环境的不融,导致人物无法寻求准确的定位而被束缚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6.
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二元对立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二元对立作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而不是方法,是因为它已深深地浸透在狄更斯小说人物的内在肌质之中,不仅是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且是人物性格的构成方式。这里的二元对立中的“对立”,有对照、对比的意思,也有矛盾、分裂的意思,相异的两面性质相反,但不一定构成对比的关系,因此笔者选用对立而不是对比这一术语来概括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7.
许娜 《文教资料》2012,(25):25-27
本文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批评对蒋韵的中篇小说《完美的旅行》进行解读,即主要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用符号矩阵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极其深刻涵义,用叙事模式分析对小说中的文本进行深层解析。通过多角度的深层解读,阐释小说中存在的复议性与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位女性人物,她们分别代表着父权制文学作品中的天使、魔鬼和夏娃。该文试图应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对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解析,从而探索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霍桑的《红字》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都是评论界研讨的热点。《红字》中的两个主题清白与罪恶,个人与社会,它们之间都是充满矛盾和二元对立的。二元对立这一特征也同样表现在人物的刻画和象征的运用中。  相似文献   

10.
《阁楼上的疯女人》从禁锢-作者身份焦虑-应对策略这一路径出发,展开了对19世纪英美妇女文学的综合研究,同时高度重视作家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对文本结构、人物、意象等的影响,将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融于一炉;但其将作品表层与深层结构作二元机械对立,并过分强调作家与文本中角色、文本中主人公与次要人物之间对应关系的独断、机械之处与其他盲点,亦可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中一再重现的“永劫回归”哲学观进行探讨。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总是向世人展示他的叙事人物的坚守、忍耐以及对生活的妥协与无奈,尽管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的是在生活重压之下鲜活丰富的胆怯一面,罕见那种鲜明的黑白斗争二元对立,但是他在短篇小说《土豆贩子》里却创造了另一形式的二元对立:即在讲述小人物的绝望时,又给他们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同时还又体现出对这些小人物的悲悯或冷酷。  相似文献   

13.
张纹嫣 《文教资料》2012,(23):19-20,34
本文试图以A.J.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分析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手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给观众提供新的视角解读电影。符号矩阵通过从作品中抽出四个语义素,组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故事就是在这二元对立的发展中进行的。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对电影更进一步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以查特曼的视角概念为理论依据,对小说《达罗卫夫人》中多重人物视角下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浅析不同人物视角下所潜藏的性别意识、阶级观念与价值形态上的差异与对立,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自身精神困境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于消解与融合二元对立以建立美好人类家园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从人物策应系统来看,张恨水小说人物与载道文学、纯美文学人物的区别首先表现在人物性格结构的点面结合上;其次表现在人物性格美学的二元对立上;再次表现在人对环境的机能自主上;最后表现在人物性格内在的人格品质上。  相似文献   

16.
《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赛》通过俄底修斯同自然、神、命运之间多重二元对立关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同时表现了人与其他各种对立因素间的结构关系 ,也反映了希腊社会中的新型关系及秩序、法则和平等的理性观念  相似文献   

17.
《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叙事学研究价值。其二元性叙事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上的张力与生成、叙事人物上的原型与真实、叙事情节上的完美与缺陷。其深层原因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封建传统与反传统观念的二元对立。二元性叙事特征使《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与解构式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国病人》是迈克尔·翁达杰迄今为止所创作的五部小说中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有关这部作品的主题众说纷纭。以沙漠和别墅为圆心,围绕两则爱情故事,作者展开了对英国病人身份的追寻。在这篇小说中,翁达杰设置了很多二元对立的因素,将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结构中,通过角色间的对立与冲突来彰显不同群体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处的艰难,同时倡导少数族裔应珍视本族裔传统文化、维护和发展本族裔的特性,以期在当今的加拿大社会达到多元文化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顾城的诗歌创作中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元素:童真世界与成年世界的对立,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自我”与“无我”的对立,等等。顾城诗歌创作的二元对立心态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社会背景、阅读经验等息息相关。顾城二元对立的创作心态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文论,通过对尤金·奥尼尔代表作《马可百万》存在的二元对立模式进行分析,阐释剧中的二元对立不仅营造张力、刻画人物、调动冲突还渲染悲剧色彩,恰好契合了奥尼尔的二元论西方世界观和东方思想的冲突和融合,并为“诗意的栖居”精神家园的主题提供了辩证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