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在对《孔雀胆》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曾表明他是“企图写民族团结”。本文从“和亲”这个故事核心入手,考察了阿盖公主等“牺牲”女性形象的来源,发现阿盖的不幸遭遇是献祭仪式中“少女牺牲”原型的“再现”。前人研究认为《孔雀胆》和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本文发现,《孔雀胆》与上述剧作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是同一个原型意象在不同剧作中的显现。对这种联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作了这些历史剧。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同时,他还写了很多历史剧,又是一位历史剧的著名大师.抗战期间,他连续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作者通过这些历史剧,旨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区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本质.他的这些历史剧,都是取材于古代,而面向现实;落笔于往古,而归意于当今.毛泽东同志曾对郭沫若的历史剧作过高度的评价:“郭沫若在历史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素以构思敏捷、落笔神速著称。以他的历史剧为例,《屈原》写了十天,《虎符》写了七天,《孔雀胆》只写了五天半!这种一气呵成、倚马可待的艺术天才,是和作者渊博的学识素养和深厚的生活基础分不开的。郭老对待创作又是十分严肃认真,作品即使完稿,他也  相似文献   

4.
一、从题目中的词着手抓住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推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具体做法:新旧联系,触类旁通。如教学《一张珍贵的照片》时联系《骄傲的孔雀》,让学生明白《骄傲的孔雀》课题本身不仅告诉我们是写孔雀的事,而且突出了骄傲两字,  相似文献   

5.
欲望的孔雀     
曾在去年以充满争议的长篇小说《陶瓷娃娃》而“搏出位”的新生代作家易术,近日再推长篇小说《孔雀》。作者公然宣称,《孔雀》是一份性礼物,送给热爱健康性爱的少年。目前,在网络各种BBS与博客上,关于这份“性礼物”的讨论层出不穷,有人继而悲观断言,少年写作已经成为作家们的集体意淫。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当抗日战争刚刚跨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策动皖南事变之后,郭沫若把他的《棠棣之花》奉献给大后方的人民,以此迎来了作家历史剧创作的中期。由《棠棣之花》开始,作家便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作了大型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这六部巨作,不但在郭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有一篇课文叫《骄傲的孔雀》,文中说:孔雀“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他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你能告诉我孔雀开屏是这样么?  相似文献   

8.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虎符。剧名又径称"虎符",可见其在郭沫若心中,  相似文献   

9.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孔雀胆"传说是发生在元末明初时期云南的一段爱情悲剧,传说是依托"孔雀胆"事件而来。关于这段历史,正史中没有完整的叙述,所以经过历代演绎,有诸多异文。正史和异文中都有阿盖公主两首诗歌的记载,这两首诗歌也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一个参照。无论是研究近代以来以此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是研究"孔雀胆"事件,都绕不开阿盖公主的诗歌。文章通过这两首诗歌,用"以诗证史"、"史诗互证"的研究方法读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哈姆莱特》围绕复仇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各个人物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刻画最为鲜明、鲜活和真实。以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为线索,分析其内心情结,可以更好地把握戏剧内容,深入挖掘戏剧主题。  相似文献   

12.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关于主位与述位的理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一段叙述性语篇进行了话语分析,以总结该语篇中主位的结构模式及标记性主住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月与苦泪》是蒙古国作家达.纳楚克道尔吉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对比法,通过人物、情境、心境比较突出了作品主题,同时充分发挥时空因素的物理与心理作用,用限制叙事的艺术手段巧妙处理了主题的倾向性与作者情感介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时下现代刻字提倡“主题创作”,希望以此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并具民族特色之路。对“字”的本义与“刻”的原生态进行深解,当是“主题创作”可承使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监狱是《双城记》里的一个重要主题,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主人公在监狱里饱受着肉体T精神上的折磨。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列出了下列监狱,有形的:巴士底狱,拉福斯,台尔森银行——巴士底狱的翻版。无形的:曼内特的精神监狱;德伐日夫人的复仇监狱;法国人民的生活监狱;达尔内的守愿监狱;卡尔顿的情感监狱。浅探了上述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伏笔作用,各种监狱都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檀香刑》中,莫言延续了他小说创作所表现的“原始生命力”主题。他围绕“檀香刑”这场大戏,给读者展示了庙堂、民间、看客三种生命意识形式。在这三者中,作者充分肯定了以孙丙和眉娘为代表的民间生命形态,张扬了那种自然原始、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对当前人的生存世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蕴涵着丰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的爱情观念,也折射出传统文化孕育下的“集体无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船山"人"论     
对人的关注,是船山学的主旨所在。船山学的人文精神立足的是人,关注的是人,提升的是人。船山对“人”的关注与论述,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与人的价值,突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主题,闪烁着人文启蒙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