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粤台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与这一地区信巫、尚鬼、重祀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相同的民系在三地之间的移民关系决定了闽、粤、台民间信仰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本文以闽粤台民间信仰的传承、变迁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行于这一地区的临水夫人信仰、三山国王信仰、惭愧祖师信仰、开漳圣王信仰等民间信仰在三地的传承与变迁,进而引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应该互相整合和互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是民间社会意识和心理的集中反映。安庆地方志记载了多种类型的民间信仰,从中可以考见清代安庆地区民间信仰的区域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凤画、萧县石刻、杨氏微雕、宿州乐石、杜氏刻铜为代表的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调查,可以深层次剖析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特点和它们所面临的发展机遇。现代工业化冲击、后备人才缺乏、经营模式不规范、保护工作不到位、经济实力薄弱、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是目前制约皖北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对民间手工艺资源进行开发式保护,不断延伸其生命力,才能使皖北民间手工艺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临沂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地方乡贤名宦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在民间信仰发挥心理慰藉、社会整合等作用的同时,因其而产生的庙会活动对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客家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是多元的,也是极其普遍的。探讨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问题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汉帝信仰是客家人的一种古老而又特别的民间信仰,研究汉帝信仰不仅能进一步了解、揭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的内容,而且能更好地认识客家社会和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明代温州人姜准撰写的《岐海琐谈》,记载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温州民间信仰资料,其内容涵盖神灵信仰、鬼怪信仰和巫卜类信仰三类,是研究温州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时过境迁,但《岐海琐谈》中所记载的许多民间信仰依然广泛存在于现代化的温州社会中,传统的民间信仰发挥着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某些社会功能,传统民间信仰的衰萎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的发生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并具有潜隐性、多元性、弥散性等特征。黄河流域山陕豫民间信仰的远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其根脉孕育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之中,围绕着物的生产与种的繁衍这两大需求,形成了以自然农业神信仰、社会保护神信仰、世俗化的儒释道信仰为主干系统的民间信仰谱系。九曲黄河、险象环生的地理形势和十年九旱、雨不逢时的气候条件衍生了独特的河神信仰与雨神信仰,经由灵验传说、人格化、世俗化等环节的演进机制,走向人们心灵深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发展要加强信仰内部各要素的互动,促进民间信仰与社会结构各个环节的交融,发挥民间信仰对社会群体的道德伦理教化功能、社会组织整合功能和社会秩序的软性控制功能,彰显民间信仰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当前彝族地区的社会转型中,彝族民间信仰可以作为党和国家在彝区地方基层治理的辅助力量,在国家在场和政府引导下,发挥其组织力、凝聚力和濡化力,使社区营造和基层治理合二为一。彝族民间信仰需要成为地方社会整合和有机团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海州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天妃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对地方民众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对象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凝聚性应用于社会治理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一个课题。传统文化以民间信仰和民间组织为基础,这使农村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中得以重新审视。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石邮村傩仪式过程和当地吴氏宗族的传统智慧,从信仰、经济、社会行为等方面讨论民间信仰仪式组织的整体功能,从而阐述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在当下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并以点带面,为推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治理模式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和“嘛呢经”,是流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信仰艺术。同时,它也是有着多元民间信仰形态以及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的、一种具有地方标志性特征的民俗生活文化。嘛呢经在当地乡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教化、调节及维系等功能。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塔尔寺六族在历史上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其主流宗教信仰,兼及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六族信仰呈现出多元化、世俗性的特征,本文调查塔尔寺六族主流宗教信仰,汉文化影响下的道教信仰,民间信仰及民间禁忌等信仰现状,借以对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做一概貌性展示。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族群构成,造就了其复杂多样的民间神灵信仰。蕴含在神灵信仰下的民众意识有:对自然的依赖、慎终追远的宗法、孝悌道德伦理、美好人格追求等。挖掘温州民间神灵信仰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不仅对保护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促进温州地区的民众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和文化性,它在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是民间信仰崇尚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真理的传播和接受。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民间信仰中的消极部分的影响而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文章以民间信仰的界定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民间信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探索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乡村重要的文化根脉。民间信仰空间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深入探索并理解这类信仰空间是我国乡村保护与振兴工作的关键。就客家地区而言,关于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布局形态和景观表现等方面的基础认识,至今仍然很模糊。为此,尝试通过实地取证和文献调查,并综合应用民族文化和空间解析等方法加以揭示。研究结果表明:客家乡村民间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来源于百越土著,受到中原汉族以及其他外来族群的影响,并与复杂的地域再创造有关。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空间,在客家乡村中体现为分散式的节点布局和多样化的游行活动路线,并与山石、水系、树林、民居、道路等自然或人文环境要素紧密共生。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的信对象繁杂,表现形式多样,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民间信仰的自身特点,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原因,上海地区祠祭形式的民间信仰总体上趋于衰落,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而散在的民间信仰活动,如巫术,占卜,预兆,禁忌以及祖灵崇拜等现象还时时可见,其社会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民俗传承的滞后性决定了信仰习俗的演变不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上海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