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功能理论认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明确、译本须遵循固有的行文格式、是一种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典型汉译英译例表明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以译文功能和读者期望为导向,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表层语言的束缚,创造性地运用以归化法为主的套译、增译和省译等策略,这样才能译出专业规范的文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显化翻译是近二十年来翻译共性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文艺篇"英译文为语料,探讨了显化翻译策略在衔接手段方面的运用。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古文英译过程中,显化翻译有助于将原文中隐含的主语、逻辑关系、深层的文化内涵准确表达出来,从而使译文衔接连贯,通顺易读,更有助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5.
政府门户网站是城市面向世界的窗口。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建立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以加大城市对外宣传力度。而网站的旅游版块是外来游客来中国参观旅游的重要向导,旅游文本的准确、得体地翻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旅游翻译的目的和旅游文本的特点,在卡特琳娜·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以上海为例,探讨了政府门户网站旅游外宣文本直译、增译、减译、释译、改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为例,分析其中的语用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和语言翻译失误。论文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结合变译理论,对这三种主要的翻译失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改译、阐释、译评和编译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可读性,增强北京市的文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文体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若不注重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对散文《落花生》两译文的赏析,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的若干问题,论证了"译无定则,以意定译"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翻译生态环境存在的三种主要模因,即语言模因、文化模因和交际模因的生态差异度,并结合湖湘旅游翻译实例研究,挖掘可译度研究的生态模因理据,探索生态模因转化策略,实现不可译模因向可译模因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海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对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探讨,并根据相关翻译理论和标准,提出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策略,旨在促进海南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桂林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民俗文化外宣,尤其是饮食文化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探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视阈下"桂林小吃英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此来促进桂林民俗文化的输出进程,加快"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本英译是旅游文化资源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城市外宣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烟台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译为中心,以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烟台市旅游宣传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此项研究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对外宣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论语》中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赏析评价了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结构隐喻、"天"本体隐喻、"上—下"方位隐喻在安乐哲、刘殿爵、辜鸿铭三个英译本中的传递.最后得出结论:《论语》语言深刻、富有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是《论语》隐喻翻译成功的关键;成功的隐喻翻译不是将喻体简单地对应到译入语,而是要保证译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与原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一致,而且为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冈石窟景区旅游文本的汉译英现状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语法和拼写错误、翻译的不一致性及过度一致性、中国式英语以及对原文信息不恰当的增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文本汉译英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河南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音译与意译结合法、增译法、减译法、变译法以及省略不译,以提高其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大多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有一定的寓意;在翻译时,译者应该采取合适的策略体现原文中的寓意或者意图。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人名时,我们可以采取:(1)不译;(2)音译;(3)意译;(4)提供翻译补充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公示语既能引导游客,又能展现丰富的景区文化,准确恰当的翻译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提出了以目的语读者为指向的交际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传递源语的语义,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阅读活动中文学作品的作者和读者可以被看成是"说者"和"听者"的积极对话关系。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者预测潜在"听者"的理解视野和统觉背景,并时刻关注"听者"的应答反应。幼儿绘本翻译中,译者带着译入语读者的统觉背景,是两种语言、文化的沟通者。译者以绘本"第一读者"和"第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进入了作者和读者的对话过程。译者和作者之间,译者和绘本原文之间,以及译者和译入语读者之间的三种对话关系,促成了绘本作者和译入语读者的相遇。幼儿绘本译者通过与作者、原文、读者的多重对话,了解原版绘本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的需求,真正实现"为孩子而翻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穆旦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在"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方面做到了恰如其分,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