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语法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学习者不容易掌握的问题。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头脑中的母语系统已经固化。在语法学习中无疑会受母语的影响.从而产生语法偏误。在学习汉语中除了应该弄懂语法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以外,对他的各种变化形式也应该有所了解。这会使民族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少犯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词汇教学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为汉语水平的限制,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母语词汇来学习汉语词汇,而很多教师也会因学生在初级阶段所掌握的汉语很少而采用直接翻译法,进一步加重留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本文将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词汇学习的特点出发对词汇教学的策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也称第二语言教学,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言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学习者先学会用母语说话,在尚未完全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汉语。汉语的学习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即小学阶段重在听力和基本语言的表达;初中阶段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语口语教学是在课时量较少的情况下,让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掌握听说技能的唯一方法。对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维吾尔语口语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对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维吾尔语口语教学得到升级,提高母语为汉语学生的维吾尔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英语既是对小学英语的一个提升,也是为今后英语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它是培养学生语感、形成英语思维体系、掌握英语语法和积累词汇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母语迁移现象。掌握与利用好母语迁移,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就母语迁移现象和初中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对如何减弱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已掌握了某种语言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知识的影响,故出现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已经掌握了汉语的许多知识,学生掌握了汉语知识,在学习英语时,他们的汉语知识和技能对学习英语有积极的一面,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他们在学习汉语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偏误问题,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规律和原因.母语负迁移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影响明显,母语俄语语法是其学习和使用汉语补语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因素.据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化繁为简”的灵活对策,以减少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  相似文献   

8.
在我院藏汉双语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使用和理解汉语时,所依据的标准与判断机制不同,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的现象,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汉语教学重点与方法的确定只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汉语水平,而不能按照普通汉语学生的情况来臆测。汉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那些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在理解与运用时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这样我们的汉语教学才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此以我院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例为研究对象,对确定汉语教学重点与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比了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差比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泰国学生差比句习得的特点和偏误类型。研究发现,泰国学生中介语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中各句式的使用频次不完全一致,使用频次与正确使用频率也不完全一致;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偏误率较高,偏误类型复杂多样,其主要原因在于汉泰语"比/■"字句在形式和功能意义上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和对应"空缺"。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的教学策略,确定了有"泰国特色"的差比句教学难度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10.
汉英被动式在句法结构、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上存在的一系列差异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通过对比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中"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以及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弄清汉英被动式的种种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地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被动式。  相似文献   

11.
受母语的影响,民族学生汉语写作中在将母语转换成汉语时,常常出现介词、量词等偏误现象。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民汉语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纠正偏误。  相似文献   

12.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中汉字词负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偏误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偏误类型: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语体偏误。要纠正韩国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应针对韩国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扬长避短,并且注重语素分析法和词语搭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母语学习促进双语教学如何处理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密切关系,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原则。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尚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加强母语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各民族学生对汉语文的掌握。在朝鲜族学生中,学习母语的条件较为充分,朝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汉语学习。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其教学人员要充  相似文献   

14.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必然的共性,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自然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分析汉译英错句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以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充分利用母语知识迁移加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不"的变调是汉语普通话掌握水平的一个较为明显的标志。对以普通话语音等级为重要教学目标的韩国汉语教学来说,"不"的变调的掌握是涉及语流音变的一系列变化的一种,从"不"的教法设计,可以进一步指导第二外语学习的学生培养语感。本文根据韩国雉岳高中汉语课中"不"的变调教法实际,提出应当引入语音学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引入平仄相对的对称性概念,就会使变调这一语音变化现象形成语音上成熟的语感实际,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16.
张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40-242
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汉语非母语的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很重要,只有把握好课堂技巧,教学任务才能有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因此对教师而言,掌握一定的课堂技巧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是指导各学科教与学的纲要性文件,在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林芝地区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为了减少母语教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笔者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高中段目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目标做了横向比较,发现两者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应用)学习"等目标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充分说明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该认真把握两种《课标》的异同,做到教中有数,并不断创新汉语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教育非常重视声调教学,而在古代,虽然没有"语音""语法"这样的概念,但是传统的"小学"对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韵学)研究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当时对汉语语音的教学,特别是声调的教学,比现代更重视,训练更严格,要求也更高。其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认真继承,以便吸取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字本位理论,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各个层次作了探讨,认为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利用"字本位"这一凸显汉语特点的理论,会方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记忆、掌握汉语,更好地促进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成分与俄语句子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俄语中没有与汉语补语完全对应的概念,并且汉语补语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补语是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在汉语补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也较多。文章着重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补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