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富士康危机中企业危机行为态度失误入手,分析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企业道德缺失,列举企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企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并提出避免道德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效率是国企产权改革推进的依据,但事实上,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割裂公平而谈效率的国企产权改革会困难重重。国企产权改革近几年的问题也正是在于公平缺失,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程,而且影响到人们对国企改革的认同。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国企改革公平缺失的表现、原因,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推动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自身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关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道德伦理价值。现今大多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道德经验不足、改革的道德正当性缺失、改革的领导模式封闭、改革中带有“绩效表现色彩”的形式化和功利化趋势等问题。关注教育课程改革的道德诉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民主决策,凝聚价值共识,警惕改革阻挠及风险,恪守道德领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的不断走向深入,人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不断满足。在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提高时,出现了许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不道德行为。由于没有了制度约束或是制度执行不力,这种行为并没有随着人们认识到为题的严重性而停止。为了分析我国改革进程中公众人物的道德缺失问题,笔者选择影响大众生活的名人广告座位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合道德性是新课程改革制度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诉求。新课程改革中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伦理的缺失。反思新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缺失,重塑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价值,应从制度设计伦理和制度运行伦理两方面对制度进行完善,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现状的不尽人意之根本原因不在于宪法本对权利的规定完善与否,而在于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具体表现为:“限权”思想的缺失,简单的多数理论的失误,“公民享有反对国家的道德权利”思想的缺失。造成这一系列缺失的症结是权利哲学——“权利至上”的自然法理念的缺位。中国宪法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予以改革和完善,为将来的宪法诉讼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胡铁力 《广西教育》2011,(36):16-17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法,分析高职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行为特征,探究其原因所在,并针对现状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出防范高职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学术腐败,教育不公正,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以及一些以权谋私等行为都属于教师道德缺失的表现。克服教师道德缺失现象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建立健全教师道德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从社会法制体系、教育者的诚信缺失、教育体制因素、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的丧失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建立相应的制度、增强大学生文化修养、改革德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应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其具体缺失表现在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我们现行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先进性和优越性,讲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讲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劳动致富,共同富裕;讲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而学生看到和听到的却是西方国家生活比我们好,做假搞欺诈也能腰缠万贯。人际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是指主要从经济关系中看取和反映人生、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实的文学视角。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经济视角,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小说精神内涵的丰富性,构建对现代小说的综合思考和价值判断。中国现代小说30年经济视角的发展经历了萌生—勃发—转型的嬗变,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感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五爱”、“三德”,努力提高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Growing up in an environment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conomic reform and change, youngsters of the open economic zones are subject to a constant barrage of different trends of thought and ways of life. In this environment, things that are right and wrong, progressive and decadent, and socialist and capitalist are closely interwoven. In addition, they are subject to new mor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and values arising from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cientific-technical progress in every realm of social life. Hence, reform and strengthen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conform to the needs of opening to the world and economic reform are of major importance in both a realistic and a strategic sense.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联系 ,认为沈从文小说以个体道德真实性的眼光讽刺了教会和牧师的虚伪性 ,同时也表现了文学与宗教在情感和审美上的相似性。基督教的《圣经》也在语言文体上给予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诸多启示 ,尤其是《圣经》中的《雅歌》为他表现人性与神性的牧歌性提供了语言和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所讨论的乡土文学是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 ,并力图挖掘出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独特的视角尤其是社会视角规范下这类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被理所当然地视为现实生活的自然延续,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的。现代小说的叙事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后现代小说否定生活的规律性、必然性。这样要继续维护小说话语的权威性,就必须把这种自觉引进小说的叙述之中,返回自身,承认自身的局限、困境并充分利用它,作家们似乎别无选择,戏仿似乎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语境下,当我们把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放在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与教师学科素养上时,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寻求新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到了"历史"的蕴意,以"多声部"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了土改的复杂性。在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马加等人创作的反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文本,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小说中,出现了富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空间变化。论文试图以"空间"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这一时期的土改小说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