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当二氧化硫脲用量是还原Cu^2+为Cu与还原Cr^5+为Cr^3+理论值总和的两倍时,使用二氧化硫脲在石灰饱和溶液(pH≈12.8)、沸腾条件下处理铜铬电镀废水,废水中Cu^2+从31mg/L降为0.4mg/L,Cr^5+从23mg/L降为0.017mg/L,总铬量由35mg/L降为5.3mg/L,经分析沉淀物为Cu(黑色)、Cu2O、Cr(OH)3趁热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FeSO4·7H2O,调节pH至中性,鼓入空气,冷却至得到黑色铁氧体沉淀.经处理后残铜量为0.2mg/L,总铬量为0.035mg/L,PO4^3-由5mg/L降为1mg/L.各项指标优于工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前期厌氧工艺出水中的有机物。结果表明:在DO=4 mg/L、HRT=6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厌氧工艺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COD<85 mg/L、BOD<5 mg/L、SS<35 mg/L、pH 6~pH 9,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EM和高分子絮凝剂对庆大霉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单独使用EM时最佳的接种量是0.3%~0.4%,pH为8,处理时间为36小时,处理温度取自然温度(室温),经正交实验最佳组合为B3A3C1,即最佳的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0.5%,最佳pH为5。处理后COD从20000mg/L降至1000mg/L左右,经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最佳的pH为8./10000的絮凝剂聚丙烯酸钠加量为0.75~1.0mL/250mL废液,沉降时间为1.5~2.0h,主要污染指标COD降低到了350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350mg/L)。  相似文献   

4.
混凝-ABR—BAF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屠宰废水的特点,将ABR和BAF工艺应用于屠宰废水,对膜法和泥法,单柱和双柱处理单元进行了筛选,提出混凝-膜法ABR-双柱BAF组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2L/h,原水COD在1500—4500mg/L、氨氮在30—85mg/L范围时,总出水COD〈100mg/L,氨氮〈50mg/L,分别达到了国家的一、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测定水葫芦对宁德市东湖塘水体中总氮(TN)、总磷(11P)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经过25d的净化,水体中总氮的含量由3.45mg,L降至0.64mg/L,总去除率达80.2%;而总磷的浓度由原来的1.12mg/L降为0.26mg/L,总去除率为76.8%,这说明水葫芦对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浮-UASB-SBR工艺处理红薯淀粉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著淀粉生产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其中主要含有糖类、蛋白质、纤维素、脂肪等污染物.应用气浮-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在某淀粉公司进行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在进水COD=12000mg/L,BOD3=6400mg/L,悬浮物=800~1400mg/L的条件下,经过投药气浮-UASB-SBR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能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同时采用投药气浮分离技术能够回收植物蛋白饲料,厌氧工艺可以回收沼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制革废水中常用SBR工艺,试验探讨了不同HRT、进水pH、COD负荷、NH3-N浓度、活性污泥浓度的运行参数,研究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在进水COD为1500~2000mg/L、NH3-N为150~250mg/L、pH为7.5、运行污泥浓度在3.0g/L左右、曝气时间为18h时COD去除率能达到95%左右,NH3-N去除率达到97%左右,其出水能够达到一级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玉米糖废水的水质特点 ,选择厌氧—好氧主体工艺处理玉米糖废水 .运行结果表明 :在进水水质为CODCr≤ 10 15 1mg/L时 ,出水水质达到GB8979—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该处理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运行稳定 ,操作简单 ,基建和运行费用较低 .可推广应用于食品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玉米糖废水的水质特点,选择厌氧-好氧主体工艺处理玉米糖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为CODCr≤10151mg/L,出水水质达到GB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该处理工艺对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基建和运行费用较低。可推广应用地食品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其进行生化处理,并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0~25℃、进气量为50 L/h、反应时间为1 h、沉淀时间为0.5 h、闲置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对COD,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5%,COD为200~700 mg/L、TP为3~8 mg/L、TN为40~110 mg/L的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去除率达78%,出水达该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某钣金厂磷化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研究,利用 pH/ORP系统在生产运行中确定了碱和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实现了整个工艺的自动控制,降低了药剂量的使用.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COD从250mg/L降到50mg/L,总磷从36 mg/L降到0.3mg/L,废水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9%,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城市污水属于典型的南方城市污水,污染物浓度不高.2000~2004五年间的监测结果表明:BOD5在30~200mg/L之间,COD在70~300mg/L之间,氨氮在10~40mg/L之间,总氮在10~40mg/L之间,总磷在1.5~5mg/L之间;可生化性较好,可生化性指数在0.35~0.75之间;生物脱氮除磷的潜力较大,其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5以及20~60之间.  相似文献   

13.
对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5 mg/L,臭氧与废水的接触时间为60 min时,废水的B/C由0.1提高到0.23左右,印染废水的生化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当BAF的停留时间达到3 h时,出水的CODcr为48.22 mg/L、BOD5为9.54 mg/L、SS为8.17 mg/L、色度为18时,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利用Fenton试剂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在pH=3时,在Fenton试剂存在下,水中氰化物与Fe2+、H2O2反应,通过分离生成的亚铁氰化铁沉淀,高效去除了氰化物。除氰过程中,Fenton起到了协同和强化作用,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总氰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浓度低于0.1mg/L,并有效地降低了水的浊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奥里油为原料生产重交沥青时所产生的废水与一般炼油废水不同,其是一种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高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废水。选用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对奥里油废水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奥里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该废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原水COD可从5 677mg/l下降到500mg/l左右,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ClO2氧化/粉煤灰吸附协同体系对一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Dcr为750mg/L、色度为250倍的1000mL印染废水,当溶液的pH为4.5,ClO2用量20mg/L,粉煤灰吸附用量2.5g,在合适的反应和吸附时间下,处理后的废水CODcr<100mg/L,色度<40倍,达到了国家纺织染整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GB4287—92),本文同时对二者的协同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总有机碳能够完全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程度,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也将它列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文章采用岛津TOC-VCPH 分析仪,运用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福州市辖区的地表水和不同行业工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6 ms/L,对于TOC浓度在0-100 ms/L范围内水样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3%以内;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灵敏度高,能满足环境水样中TOC项目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酱菜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SBR处理酱菜废水,对其处理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维持在17~22℃,进水有机物浓度在3000mg/L,DO为4.2mg/L,反应器运行工况为进水0.5h—曝气8h—沉淀1h—滗水0.5h—待机2小时的条件下,二级SBB反应器对BOD、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5%、88.7%、97.1%、52.4%。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型动态厌氧反应器(UASB)法和直接混凝两种方法对生物制药产生的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COD cr浓度为18000mg/L的废水,经USBA系统20小时处理,排放水质能达到COD cr≤50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